第1049章 君子欺之以方(二)(第2/3頁)

“……”尚勛、寇正、尚陽三人驚訝地看著趙弘潤。

無他,只是因為趙弘潤看出了尚勛的顧慮。

整整一炷香工夫,屋內鴉雀無聲。

良久,尚勛微吸一口氣,正色說道:“盛情難卻,肅王殿下已經如此厚待,老朽無以為報,願攜門生三人與鄉鄰百戶遷居汾陰,至於老朽一門祖墳,就不勞貴軍的將士看護了,我大魏的男兒,應在沙場上建功,豈能在塚旁徒耗歲月。山徑也不必修,若鄉鄰皆遷至汾陰,這條山路也用不上了……至於這尚縣……”

說到這裏,尚勛的神情有些黯然,畢竟他也清楚,一旦尚縣的人都搬遷到汾陰,這座山城必然被廢棄。

而就在尚勛的時候,商水軍的呂湛不知何時也來到了這裏,正倚在門旁偷聽,聽到這裏,他插嘴道:“殿下,要不這尚縣就讓我天門關用來駐軍吧,末將以為這是個不錯的據點。”

聽聞此言,趙弘潤請示尚勛道:“老丈意下如何?”

尚勛皺緊的眉頭逐漸舒展:倘若天門關的商水軍將尚縣用來駐軍,尚縣自然能避免被廢棄的命運,這讓他大為欣慰。

隨後,趙弘潤又詢問寇正的意思。

寇正看了趙弘潤半晌,最終只是點了點頭:他的老師都認可了這件事,他還能說什麽?

見此,趙弘潤心中大喜。

欣喜之余,他也不禁有些得意。

正所謂君子可欺之以方,只要方法得當,並且坦言相告,似尚勛、寇正這等正人君子,其實是最容易說服的。

次日,尚勛將尚縣的鄉民聚集到府衙前的空地,將遷民的決定告訴了鄉民。

在得知要搬遷到汾陰後,尚縣的鄉民雖有些念念不舍,但最終還是全部同意。

其中,那些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聽說日後可以搬到大城居住,無比雀躍,口不擇言地喊著“不用修路咯”這樣的話,結果被氣惱的尚勛用拐杖重重敲了幾下。

當日,趙弘潤與尚勛在商議後做出決定:由趙弘潤先帶著寇正、尚陽還有另外一名尚勛的門生前往汾陰,而尚勛則與諸鄉民們收拾家當,隨後前往汾陰。

期間,盡管尚勛竭力推辭,但趙弘潤還是命天門關守將呂湛派五百兵護送。

次日,趙弘潤親筆寫了一份書信,派人上奏大梁垂拱殿,在信中敘說此事,即將尚縣幾十戶鄉民遷至汾陰,且將尚縣作為天門關的駐軍據點。

不得不說,為了這種事上奏朝廷,實在是小題大做,畢竟尚縣太小了,小到朝廷甚至都不知道軹邑北側的太行山上,在犄角旮旯的山區中,居然還有這麽一座山城。

之所以這樣做,只不過出於對尚縣居民的尊重,否則對朝廷而言,多一座或少一座這樣的土城,根本無關緊要。

要知道,尚縣的居民這些年來居然都不曾納稅,可想而知這座山城的處境。

可能,就連距離最近的軹邑,該縣縣令以往都不清楚這附近還有一座山城。

在向朝廷通稟了此事後,趙弘潤帶著寇正、尚陽前往汾陰。

期間路過軹邑時,他派人將尚勛最後一位認可的門生“木子庸”接到了軍中,這人也挺有意思,尚勛說此人在軹邑擺攤替人抄書、寫信,結果鄢陵軍的士卒們到了地方一瞧,這位尚勛的門生正在給一名大腹便便的富人算卦看相,唬地那名富人直喊神人。

“寇大人面色不渝,莫非是還在怪罪本王?”

在前往汾陰的途中,趙弘潤見寇正面色不佳,雖開口問道。

寇正深深看了一眼趙弘潤,搖了搖頭道:“肅王殿下貴為王室貴胄,卻仍能禮賢下士,寇某豈有埋怨之理?只是……”

“只是什麽?”趙弘潤好奇問道。

寇正聞言沉思了片刻,隨即舒展雙眉搖搖頭說道:“不,沒什麽……這樣也好,自從老師的獨子不慎墜亡於山澗後,盡管老師從未提起,但我等都知道他心中悲痛,我與尚陽、木子庸二人以及鄉鄰們籌劃修那條山路,一來是為方便往返,二來,也是希望能平撫老師心中的遺憾……”說到這裏,他轉頭望向趙弘潤,問道:“肅王殿下果真欲辟用家師麽?”

仿佛是看穿了寇正的心思,趙弘潤笑著說道:“寇大人放心,本王會在汾陰出資蓋一間書舍,讓尚公出任舍長,教授汾陰的年幼孩童,讓尚公無暇追思妻兒……”

趙弘潤個自然明白,對於內心有創傷的人而言,最好的治愈方法就是讓他忙得不可開交,無暇胡思亂想。

當初尚勛不也是因為這樣,才教授鄉鄰孩童學業的麽。

結果,教出了一位洪德十六年的金榜頭名。

“善!”寇正感激地點了點頭,隨即看著趙弘潤,鄭重地拱手行禮:“多謝殿下!”

趙弘潤微微一笑,並沒有順勢提出招攬寇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