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三月,衛國遭難(第4/4頁)

巨鹿守燕縐麾下的巨鹿水軍,是專門為齊國水軍而設的,畢竟齊國也有一支由田驁、田武父子統率的巨鹿水軍,不過目前齊國仍在內亂,而韓國又一門心思進攻魏國,不想節外生枝,因此,巨鹿守燕縐麾下的水軍駐紮在大河上,每日除了看看齊國那邊有何動靜,其余也沒啥事可做。

因此,當得到司馬尚的請援後,巨鹿守燕縐當即率領十艘樓船與數十艘艨艟,浩浩蕩蕩趕來相助。

而此時,魏國的戶牖侯孫牟、萬隆侯趙建等貴族,在魏國朝廷的號召下,已率領各自組建的私軍,北上“平陽”,協助“平陽衛軍”抵擋司馬尚的進攻。

沒想到,韓將司馬尚虛晃一招,並未從“平陽”一帶登陸,而是在燕縐的協助下,從衛國王都濮陽北邊的“頓丘”登陸,一鼓作氣攻克了“觀澤”。

隨後數日內,司馬尚與公仲朋、田苓、帶佗、倪良、王廖等將領,分兵而戰,勢如破竹地攻入衛國腹地,導致衛國東部國土被韓軍攻陷。

得知此事,衛王大驚失色,但又不敢調走鎮守濮陽的衛軍,只能一邊向協守平陽的(魏)戶牖侯孫牟等人求援,一邊再派使者前往魏國王都大梁,請求援助。

遺憾的是,協守平陽的(魏)戶牖侯孫牟等貴族,其麾下私兵也就五六千,這點兵力能守住平陽就已經不易,又何來余力支援衛國東部地區?

而魏國王都大梁在收到了衛國的求援書信後也很尷尬,雖然說大梁的確駐紮著六萬北一軍,但問題是這六萬北一軍已經準備啟程前往雍丘,與楚國壽陵君景舍的百萬楚軍交戰,怎麽可能增援衛國?

眼下魏國唯一有余力增援衛國的,就只有兩方人馬:一方是駐紮在原陽、南燕一帶,以南梁王趙元佐為首的魏軍,還有一方,則是駐紮在山陽一帶,以肅王趙弘潤為首的魏軍。

三月初七,大梁派人送急信至原陽,詢問南梁王趙元佐是否有余力增援衛國,但被後者以“原陽、南燕河對岸的汲縣仍有十余萬韓軍駐紮,不敢輕離”作為理由而否決。

不可否認這是正當而合理的理由,但歸根到底,南梁王趙元佐不願支援衛國才是主要原因。

想想也是,南梁王趙元佐,他此時正等著韓軍得知“魏將姜鄙偷襲太原、雁門、代郡”的消息,準備著在韓軍撤退時揮軍掩殺,發泄此前屢戰屢敗的惡氣,怎麽可能分兵去救援衛國——衛人的死活,與他何幹?

別忘記,這可是一個為了擊潰韓軍,毫不猶豫就“放棄”了山陽以及燕王趙弘疆這個侄子的人。

最終,南梁王趙元佐向使者“推薦”了駐守山陽的肅王趙弘潤,使得在兩日後,大梁的使者渡河來到山陽,向肅王趙弘潤轉達“衛國求援”這件事,讓趙弘潤感到十分困擾。

因為就在三月初的時候,韓將雁門守李睦與北燕守樂弈,各自率領麾下軍隊入駐了“寧邑”,以至於趙弘潤在順勢收復了山陽南邊的“懷邑”後,被迫止步於“寧邑”。

此時,秦魏聯軍的絕大多數兵力仍在河東郡,比如武信侯公孫起、長信侯王戩、碭山軍大將軍司馬安等等,這些秦魏聯軍的上將仍在致力於收復河東郡被韓將樂成、韓徐等人攻陷的魏國城池,並按照趙弘潤此前的戰術安排,揮軍往北反攻太原郡,以至於趙弘潤這邊,並沒有足夠的兵力主動出擊。

這也難怪,畢竟趙弘潤起初打算的是在韓軍渡河後截斷其歸路,除此以外並不打算主動出擊,因此,他也沒有帶來足夠的兵力。

洪德二十三年的三月,山陽、原陽、南燕三地的魏軍,幾乎沒有戰事,只是每日與寧邑、汲縣兩地的韓軍對峙,然而在衛國,韓將司馬尚卻率領八萬韓軍,攻城拔寨,一口氣攻陷了衛國大半的國土,揮軍濮陽。

國難當頭,衛王之子、公子衛瑜,招募濮陽軍民兩萬人,毅然率軍出擊,駐紮於“昌意(南樂)”,與韓將司馬尚的大軍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