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九月

時至九月上旬,宋郡的戰況逐漸變得激烈起來。

由於地理位置的關系,慶王黨占領的“乘氏”、“钜野”、“昌邑”、“東緡”這幾個縣,宋郡義軍的暴動愈發頻繁。

相比較之下,占領了“成武”的雍王黨貴族私軍,以及占領了“己氏”、“虞縣”、“單父”、“下邑”等地的肅王黨貴族私軍,亦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北亳軍的反擊。

宋郡的叛軍“北亳軍”,不同於天底下絕大多數的叛亂軍,它並非是一支窩在老巢內的叛軍,它在宋郡有著非常根深蒂固的民眾基礎,仿佛大部分的宋郡人都願意給北亳軍打掩護。

而北亳軍的戰鬥方式,亦讓魏國貴族私軍吃盡了苦頭。

比如,若北亳軍決定襲擊金鄉,可能在短短一兩日內,金鄉縣境內就會聚集十幾支乃至幾十支人數不一的義軍,好似群狼戰術般對慶王黨貴族的私軍展開攻勢。可當慶王黨貴族從昌邑調來援兵後,這十幾支乃至幾十支義軍,就頃刻間一哄而散。

事後,若慶王黨貴族私軍的兵將仍欲追擊,那麽最好的可能,就是像曲梁侯司馬頌那樣,找到一窩北亳軍的據點,若是運氣差點,可能找到的只是一個無辜的村落。

在“金鄉屠民”事件發生之後,貴族私軍對於這種不知是良民還是北亳軍據點的村落,可謂是退避三舍,誰也不敢再下令緝殺,生怕牽連責任。

而這就助長了北亳軍的氣焰,同時也使得幾路魏國貴族私軍被打得龜縮在占領的城池內不敢露頭——其實並不是他們無法戰勝北亳軍,而是他們生怕殺錯人,擔上責任。

對此,趙弘潤也沒有什麽好辦法,畢竟他遠在大梁,根本不清楚宋郡那邊的狀況,總不可能丟下婚事跑到宋郡去對付北亳軍吧?

話說回來,鑒於宋郡的這種局面,朝廷已經初步擬定了派往宋郡的精銳軍隊,即南梁王趙元佐麾下的鎮反軍。

也不曉得是不是“鎮反”兩字的番號,讓朝廷優先考慮了南梁王趙元佐;還是說,是雍王弘譽在支走慶王弘信後,有意將南梁王趙元佐這位支持慶王弘信的叔伯也支走,進一步削弱慶王黨在大梁的影響力。

而除了南梁王趙元佐麾下的鎮反軍外,大將軍韶虎亦可能率領一部分魏武軍,進駐宋郡。

當然,是主要負責平亂的南梁王趙元佐不同,大將軍韶虎的主要任務是確保“梁魯渠”的暢通,換而言之,韶虎麾下的魏武軍,主要負責驅趕宋郡北部、梁魯渠經過的一些宋地縣城,若無意外的話,並非是平亂的主力軍。

值得一提的是,令南梁王趙元佐與大將軍韶虎準備率軍前往宋郡的軍令,即不是出自“上將軍府”,也並非出自“兵部”,而是直接從垂拱殿下達的。

這也意味著,雍王弘譽已在逐步削弱“上將軍府”與“兵部”這對老冤家在朝中的職權,原因很簡單,因為上將軍府的政治立場偏向長皇子趙弘禮,而兵部的政治立場偏向慶王弘信。

臨近九月中旬時,魏國襄邑縣境內,有幾處田地的稻谷被人故意放火焚毀。

待襄邑縣縣令驚恐地將這件事上報朝廷後,朝廷對此格外關注,當即下令梁郡、潁水郡各縣提高警惕,令當地縣令組織縣兵、鄉勇巡邏,防止有賊人破壞秋收。

趙弘潤在得知此事後,大搖其頭。

他也覺得這很有可能是宋郡的北亳軍潛到襄邑一帶縱火,企圖燒毀魏國今年的收成,盡可能地阻止魏國在秋收之後,有了足夠的軍糧派遣精銳軍隊前往宋郡。

但話說回來,這個辦法的確是有點蠢。

原因很簡單,因為北亳軍根本沒辦法派太多的人手過來焚燒田地,各地的縣令又不是傻子,如果得知一大波人蜂蛹湧入梁郡與潁水郡,肯定會上報朝廷。

可若是派的人過於少,那燒得過來麽?

更要緊的是,在魏國得到了三川郡與上黨郡後,潁水郡已經不再是魏國最主要的產糧地,在三川郡、尤其是在上黨郡,魏國已開辟了無數的良田,怎麽可能會因為一個北亳軍而影響了當年的收成?

毫不誇張地說,除了那些被焚毀稻谷的地方貴族或平民會因此損失慘重外,這件事對於魏國而言,幾乎是不痛不癢的。

也可能是因為想到了這一層,除了襄邑縣被人燒毀了一些田中稻谷之外,就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多半是北亳軍的渠將們也意識到這個措施的確是有點蠢。

九月十一日,趙弘潤與弟弟桓王趙弘宣,諸宗衛與介子鴟、溫崎、周昪等人,以及雀兒等一幹夜鶯,前往大梁東郊那一片連綿的山丘。

而在這些山丘中,在其中一座丘陵上,有著趙弘潤的六王叔怡王趙元俼的靈廟。

在去年的今日,六王叔趙元俼因被牽連到中陽叛亂,黯然服毒自盡,隨後,趙弘潤為這位從小待他如己出的六王叔守孝一年,到今日剛剛滿了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