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 三王起兵(第4/4頁)

於是乎,慶王弘信在當日就寫了一封書信,派人送到了桓王趙弘宣手中。

當得知兄長趙弘潤在逃離大梁時遇害後,桓王趙弘宣驚怒地滿身冒汗,於行軍途中怒聲罵道:“本王誓殺趙弘譽!”

隨即,桓王趙弘宣便下令諸軍急行軍。

盡管慶王趙弘信也好,桓王趙弘宣以及燕王趙弘疆也罷,都沒敢將“肅王趙弘潤在逃離大梁時遇害”的消息傳開,但這件事,還是難免在魏國國內逐漸傳開了。

這也難怪,畢竟“肅王趙潤”的身份太特殊了。

曾幾何時,在太子弘譽與慶王弘信兩人的相互聲討中,國內的魏人基本上還是站在太子弘譽身邊,畢竟在魏國百姓的樸實的觀念中,太子弘譽是他們魏國的儲君,此人講的話,當然要比慶王弘信可信地多。

可如今,太子弘譽害死了肅王趙潤,這就足以讓魏國大部分的百姓改變原來的態度,齊刷刷地倒向慶王弘信。

肅王趙潤那是誰?那是魏國的英雄!

是幾次拯救魏國於水火,幾次挫敗了韓國、楚國等強大鄰國的魏國英雄,可太子弘譽卻害死了這位可敬的殿下,這說明什麽?這說明太子弘譽並不像傳聞的那樣賢明!

在這個局面下,國內的輿論紛紛倒向慶王弘信,以至於慶王趙弘信、桓王趙弘宣、燕王趙弘疆三人分三路逼近大梁的途中,所經過的縣城幾乎是望風而降。

時至洪德二十五年二月中旬,慶王趙弘信率領慶王軍率先逼近大梁。

期間,南梁王趙元佐甩掉了上將軍韶虎的魏武軍,成功趕上慶王軍,與慶王軍在梁郡匯合。

而此時,太子弘譽則命禁衛軍、鄢陵軍、商水軍、遊馬軍,以及他假借魏天子名義從三川調來的五萬羯角騎兵,各自駐守在大梁一帶。

眼瞅著一場惡戰即將展開。

而與此同時,被傳聞為已經亡故的肅王趙弘潤,也早已帶著青鴉眾秘密潛進了梁郡,關注著這場大戰。

“……啟稟殿下,三王的軍隊已逼近大梁,而大梁方面,亦將諸軍部署在城外……”

聽著青鴉眾頭目鴉五的稟報,趙弘潤皺著眉頭沉思著。

在旁,侍妾趙雀納悶地問道:“殿下,不出面阻止麽?”

據她對自己丈夫的了解,她丈夫是非常不希望魏國發生如此大規模的內戰的。

“還不是時候。”

趙弘潤搖了搖頭,惆悵地吐了口氣。

平心而論,倘若沒有他離開大梁時所遭遇的來自蕭逆的行刺,其實這個時候,他就應該要設法聯絡鄢陵軍、商水軍、遊馬軍,盡快動手阻止這場大戰了。

但是那場行刺,讓他改變了主意。

因為他意識到,這場太子弘譽與慶王弘信之間的交鋒,表面上看似是這兩位王兄為了皇位的戰爭,但事實上,恐怕這兩位王兄,誰也不是這場戰爭真正的主角——這兩人,恐怕都只是棋子而已。

真正的下棋者,一方恐怕就是蕭氏余孽的首領蕭鸞,而另外一方,若是趙弘潤沒有猜錯的話,十有八九就是這一年余來,躲在甘露殿裏裝病的他父皇、魏天子趙元偲。

除此以外,無論是誰都只是棋盤上的棋子。

正因為猜到這一點,故而趙弘潤不敢輕舉妄動。

他要等蕭鸞暴露其真正的目的,相信他的父皇,也在等著此事。

只是這樣一來,這場戰爭就無法避免了。

至於慶王弘信能否攻陷大梁,趙弘潤還不好猜測。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倘若慶王弘信身邊有蕭鸞的人,那麽,太子弘譽的軍隊部署,恐怕就只是形同虛設而已。

因為蕭鸞也知道,有一條密道,可從城外直通城內的怡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