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6章 默契與懷疑(第3/4頁)

“那些魏國工匠的冶鐵手劄?”夏育壓低聲音問道。

“還有他的錢。”衛公子瑜長長吐了口氣。

與蕭鸞一樣,衛瑜也很缺錢,雖然他是衛王的公子,但是有些需要花錢的地方,他卻不好直接向他的父親衛王費開口。

比如說,衛公子瑜在私底下組建了一個遊俠組織,號曰“長鋏”,網羅衛國的遊俠豪傑為他效力。(注:鋏,即劍柄。長鋏,即指長劍,相對應的短劍,則叫做短鋏。)

不同於那些頂著遊俠的稱號卻盡幹些地痞無賴之舉的家夥,衛國的豪俠,那可真的是持三尺青鋒劍,好打抱不平、行俠仗義的義士。

可話說回來,再是俠義的義士,也需要吃飯,既然衛公子瑜需要這些遊俠為他效力,那麽理所當然要養活他們,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除此之外,衛公子瑜還在私底下嘗試發展冶鐵工藝。

其實在衛公子瑜的祖父“衛王糾”的年代,衛國也曾有過一段發展冶鐵工藝的歲月,只不過在衛公子瑜的父王“衛王費”當政之後,衛國的冶鐵發展就受到了阻礙。

說白了,就是當時衛國鍛造出來的鐵劍質量很差,強度與鋒利還不及這個時代已經純屬的青銅兵器,再加上發展冶鐵工藝需要投入的金錢太多,於是衛王費就放棄了。

畢竟衛王費與魏王趙偲的關系非常好,在衛王費看來,反正魏衛兩國關系親密到連邊境都不需要設防,既然魏國已經在發展冶鐵工藝,他衛國何必多此一舉呢?到時候直接購置魏國鍛造的兵器不就成了?

這還真不是玩笑,事實上,衛國最精銳的濮陽軍,也就是衛王費直屬的王師,其兵器甲胄,其實始終是跟魏國的駐軍六營持平的——當然,也僅僅只是濮陽軍這支衛國的王師而已,至於其他的衛國軍隊,絕大多數都是在使用魏國淘汰下來的軍備。

倒不是魏國這邊不肯放寬額度,只是衛王舍不得這筆錢而已,畢竟魏國當年駐軍六營的裝備,哪怕是在魏國虛弱的時候,魏王趙偲仍然堅持每兩三年全軍換裝,盡可能地走精銳路線,以應對來自韓國的威脅。

相比之下,衛王費更願意用這些錢來享受,他很滿足於自己作為魏國的小弟。

但衛公子瑜則不同,在他看來,衛國必須要擁有屬於自己的冶鐵工藝,否則,他衛國將始終無法擺脫魏國的控制與擺布——畢竟以以往的趨勢,若魏衛兩國失和乃至於交惡的話,他衛國甚至無法自主打造兵器與甲胄。

到時候,難道真要重拾幾乎已淘汰的青銅鍛造技術?

但遺憾的是,衛公子瑜只能憑一己之力,偷偷摸摸地在私底下研究,因為這件事,別說若傳到魏國那邊,多半會引起魏國對他衛國的懷疑,甚至於,他連他父王衛王費這關都過不了。

因此,別看衛公子瑜這一兩年,借當年韓將司馬尚攻陷他們半壁疆土的前車之鑒,終於說服他父王,拿出了一大筆錢創建了數支軍隊,但事實上,由於他父王派了幾名主簿嚴格把關著,衛公子瑜根本沒辦法挪動,無論是投到“長鋏”,還是投到他偷偷摸摸研究的冶造工藝當中。

迄今為止,維持“長鋏”與發展冶鐵技術的消耗,全靠支持他的衛國富豪在私底下捐贈,根本不經過國庫的賬本。

而相比較維持長鋏的耗費,研究冶鐵技術的經費投入簡直就是無底洞,想想當年的趙弘潤就知道了,南征北戰前後從楚國、三川、韓國收刮、敲詐了一筆筆的錢物,可結果呢,當時肅王府的家計開銷,還要靠小夫人羊舌杏在城內開設的“肅氏楚金”來維持。

甚至於即便如此,趙弘潤還欠下了戶部幾百萬兩的欠款,一直到博浪沙河港竣工。

雖然這筆龐大的資金投入,並非是全部用在發展冶鐵工藝上,但要知道,魏國當時好歹是有一定基礎的,而衛國呢?卻連最基礎的工藝都未曾掌握。

這意味著,衛公子瑜需要砸下比當初趙弘潤砸在冶造局更多的金錢,才有可能獲得一些成績。

也正因為這樣,衛公子瑜非常需要蕭鸞的那筆錢,因為那筆錢不會過國庫的賬目。

“那趙潤公子那邊……如何回覆?”

在聽了衛公子瑜的解釋後,夏育皺著眉頭問道。

衛瑜思忖了片刻,鎮定地說道:“此事,我自有主張。”

說到這裏,他微微嘆了口氣,自嘲道:“魏人為抓捕蕭鸞潛入我衛國境內,殺害我兩百余頓丘軍士卒,然而最後,我還不得不聽從那個表弟的話,將蕭鸞擒獲獻上……夏育,這就是魏衛兩國的友誼。”

“……”夏育張了張嘴,默然不語。

五日後,衛公子瑜派了一隊兩百人左右的親衛,將頓丘軍副將公宜捆綁,押送到了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