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9章 大梁戰役(一)(第2/2頁)

只見城墻上,每二十步就設有一座崗亭,崗亭內皆安裝有魏國目前最優秀的第四代魏連弩。

不得不說,魏國曾經在安裝這些魏連弩時,其實僅僅只是作為一種象征或者裝飾,畢竟,就算魏國已遷都到雒陽,但仍無法改變大梁在魏人心目中的地位。

因此,但凡是冶造局研究改良出最新的戰爭兵器,首先會用於大梁的城防,盡管當時大部分人都覺得,這些當前最先進的戰爭兵器,可能這一輩子也難以派上用途。

但沒想到的是,這回還真派上了通途,而且一開局,便讓諸國聯軍灰頭土臉。

這不,在諸國聯軍強攻大梁的時候,城墻上的魏連弩便開始發威,專門瞄準著城外那些跨坐在戰馬上的將領,逐個點名射擊。

僅僅只是一炷香的工夫,諸國聯軍中便有三十幾名將領被射殺,無一幸免。

這驚地楚水君立刻終止了對大梁城的進攻。

事實上,當時諸國聯軍的士卒,甚至才剛剛一路狂奔到城下,還未對大梁的城防士卒造成什麽有效的威脅。

“怎麽可能?魏連弩的射程,莫非有近八百步?”

站在陣地的前方,楚水君估測著大梁城墻上那些魏連弩的射程,莫名震撼。

八百步,換算下來大概三百丈左右,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射擊距離,它甚至比其他國家打造的拋石機還要遠。

楚水君估測地頗為精準,第四代魏連弩,擁有著近三百丈的恐怖極限射程。

雖說在這個極限射程下,它無法洞穿魏國最新式的鐵盾,但要知道,這個比較對象乃是魏國最新式的鐵盾,而並非是其他國家的盾牌或者甲胄。

而一名千人將,一般他的有效指揮半徑是多少?四百步!

也就是說,倘若這名千人將想很好地指揮自己麾下的士卒,他最起碼也得呆在距離最前線大概四百步的距離內,負責指揮方圓四百步內的士卒。

然而這個距離,恰恰好就在魏國連弩的點名射擊範圍內,甚至對於魏國第四代魏連弩來說,這僅僅只能算是“中距離”而已。

在這個距離下,就算那些千人將穿著幾層甲胄,且手舉盾牌護地嚴嚴實實,最終也難逃被魏連弩一箭射死的下場。

“這可如何是好?”

諸國聯軍的將領們有些犯難了。

總不能叫那些千人將一個個都躲在後邊吧?這樣還如何指揮其麾下的士卒作戰?

最終,楚水君只能下令,命令所有先鋒將領下馬步行,撤除旗幟、更換尋常士卒的甲胄。

雖然這樣做會增加這些先鋒將領指揮上的困難,但卻是唯一能讓他們逃過魏連弩挨個點名射擊的辦法。

在想出辦法後,楚水君再次下令進攻大梁。

這一次攻城,那些在前線指揮士卒作戰的聯軍千人將們,一個個都撤除了顯眼的旗幟,並且更換了尋常士卒的甲胄,這終於使得大梁城墻上的魏連弩啞火了。

這也難怪,畢竟魏連弩的弩矢皆是精鐵打造,造價亦不菲,倘若幾枚弩矢能換死敵軍一名千人將級別以上的將領,那當然是不虧,但倘若用來射殺一般的士卒,那就太虧了。

但讓諸國聯軍沒有想到的是,雖然大梁城墻上的魏連弩啞火了,但取而代之的,卻是魏國在魯國弩匣基礎上改良的機關弩匣,這些射速極快的機關弩匣,對諸國聯軍的士卒造成了巨大的傷亡,迫使楚水君再次在中途下令停止進攻。

原因很簡單,因為楚水君希望盡快攻陷大梁,因此,他派出去的,皆是諸國的正規軍,也就是諸國聯軍的主力,似這般輕易就死在魏國戰爭兵器的攻擊下,頗為不值。

“派糧募兵上吧。”

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楚水君選擇了他楚國最管用的戰爭方式,即用人命去消耗敵軍的精力以及箭矢。

不過,單單派出糧募兵,並不能給予大梁足夠的威脅,迫使大梁城內的魏卒時刻繃緊神經,因此,在思忖了一番後,楚水君決定讓衛國的軍隊作為主力,畢竟衛國是迫於無奈才加入到聯軍一方的,與其留著這些與聯軍並不齊心的衛國士卒,還不如讓這些士卒去對大梁城造成威脅——反正魏衛無論哪方的士卒被消耗,在楚水君看來都是一件有利於局勢的事。

截止當日,距離魏王趙潤率領大軍抵達大梁,還有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