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7章 搶人(第2/4頁)

“四、四五個月?”

乜魚面色微變。

從今年年初起,他總是聽新陽君項培提“一兩年後魏國或將攻伐我大楚”,遂下意識地覺得他楚國尚有兩年的時間來備戰,直到此刻新陽君項培提醒了他,他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楚國根本沒有那麽長的備戰時間,搞不好今年秋收之後魏國就會對他楚國用兵。

此時他這才幡然醒悟:怪不得新陽君項培一邊大罵楚水君那連狗屎都不如的練兵之策,一邊卻又按照這個練兵之策訓練新兵,原來是別無他法。

“事到如今,我等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盡人事、看天命。”

新陽君項培沉聲說道。

至此,乜魚心中的困惑頓解,連忙抱拳說道:“末將立刻去下令征收營內新卒的軍備。”

“唔。”新陽君項培點點頭,旋即又叮囑道:“切記,叫各營的將官加強士卒們的信念,務必要讓每一名士卒都深刻認識,我等,是在為了整個大楚而戰。”說到這裏,他語氣稍微減弱了一些:“希望這樣,能夠減少逃兵去投奔那該死的司馬尚。”

“是!”乜魚抱拳而去。

看著乜魚這位驍將離去的背影,新陽君項培心中暗自嘆了口氣。

雖然他要求乜魚加強對麾下士卒灌輸“保家衛國”以及類似“為國家而犧牲自己”方面的思想,但他本人,對此卻並無多大信心。

畢竟在這個時代,平民階層當中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才真正理解“國家”的概念,以及其相對應的意義,而絕大多數的平民,終其一生都生活在故鄉,既不曾識文認字、也不曾見識過整個天下,他們甚至連己國的君主究竟是哪位都不清楚,你跟他們談國家的意義?

可能對於這部分平民來說,他們根本無所謂受到誰的統治,只要(國家)出台的政策不至於將他們逼到死路,他們就會像祖祖輩輩那樣,安安分分地在故鄉生活。

宋郡人為何團結?為何在曾經國家被魏國覆亡後仍奮力抵抗,主要還是因為“見識”——他們的認知中有了國家的概念,並且害怕魏國不能像曾經的宋王那般寬容仁慈地對待他們。

但很遺憾的是,楚國由於貧富差距極大,平民階級大多落後愚昧,以至於這些平民心中只有“小我”——即一己之利,而缺乏為國家犧牲的信念。

或者幹脆點說,這些人甚至從未去思考過要為國家犧牲這個問題。

而這也從側面體現出一個問題,即平民乃是一個國家的基石,卻無法取代貴族、官僚階級而成為一個國家的棟梁。

“盡人事、看天命吧。”

新陽君項培暗暗嘆息道。

然而,即便新陽君項培已將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但還是無法徹底杜絕逃兵的問題。

相比較新陽君項培的憂心忡忡,此刻駐軍在豐縣的魏國宋郡守司馬尚,近段時間卻是笑容滿面。

想想也是,畢竟這段期間,幾乎每天都會有數十名、數百名衣甲齊全的楚軍士卒跑到豐縣投降。

尤其是當驍將乜魚等人率軍攻打豐縣時,一場仗打到最後,可能楚卒戰死的人數還沒有戰後投降司馬尚的士卒多。

這不,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就有過萬的楚軍士卒投降司馬尚麾下,這些人或攜家帶口,或成群結隊,前來投奔司馬尚。

縱使司馬尚剔除了當中那些不願從軍的士卒,仍就因此得到了五千多名楚軍士卒。

只是動動嘴皮子,就白撿了一支兵甲齊全的五千人軍隊,司馬尚簡直笑得合不攏嘴。

此時的他,早已不再將新陽君項培那二十余萬兵馬視為威脅,相反在他眼中,新陽君項培那二十幾萬人,純粹就是一塊肥美的鮮肉。

他最近反復在思考一個問題,即如何才能讓更多的楚國士卒來投奔他宋郡。

是的,宋郡很大,並且魏王趙潤也給予了司馬尚相應的權限,這使得司馬尚能毫無顧忌地用宋郡的土地來利誘那些楚軍兵卒。

正因為如此,在明明是魏楚兩軍對峙的宋郡,亦發生了一連串讓人捧腹大笑的事。

就比如說,一支楚軍的斥候撞見了魏軍的斥候,雙方在一番交流後,那些楚軍斥候毅然加入了魏軍斥候的隊伍,一同返回了豐縣。

這還不算最離奇的,更離奇的是,有一名楚軍的斥候聽說魏軍這邊“只要拉來更多的人就能獲得職務”,在回營後,拉了一大幫人一起投奔魏軍。

當然,這名楚軍斥候,最後如願以償地在司馬尚麾下的軍隊中獲得了百人將的職務,但也因此將他們的上頭將官氣得半死。

甚至於,有幾個已投奔魏軍的楚軍士卒,他們為了拉來更多的人建立功勛,使自己獲得職務,冒著危險偷偷摸摸重返新陽君項培的麾下,去拉攏更多的人一起投奔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