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1章 楚水君與相氏一族(第2/4頁)

事實上當然不是,楚水君只是顧忌殺死平輿君熊琥的後果而已。

平輿君熊琥那是何許人?

即便如今彼此已經逐漸疏遠、但仍然是楚王熊拓最信任的人之一,受後者的囑咐,治理著偌大的楚西,若他敢殺死熊琥,熊拓絕對饒不了他。

要知道,如今楚王熊拓已經逐漸坐穩了楚國君主的位置,似項氏、景氏、黃氏、包括楚東的熊氏一族,他們與熊拓的矛盾、或者說因為利益而產生的分歧已逐步減弱,再加上如今面臨著魏國的巨大威脅,這使得楚王熊拓已漸漸掌握了整個國家,哪怕失去楚水君這個舊日與楚東熊氏貴族作為溝通橋梁的紐帶,亦不至於影響太大。

可能唯一需要顧及的,僅僅只是共工一脈巫女的報復而已——但說實話,倘若楚王熊拓下令厚待共工一脈的巫女,像蒼青這些巫女,到時候也未必會因為楚水君的死而做出報復。

說到底,楚水君與共工脈巫女的結合,也只不過是利益的結合,而並非真正的上下級。

一句話,只因楚水君如今實力不足,故而只能小心翼翼、忍氣吞聲。

“為何會淪落到這種地步呢?”

騎馬走在坎坷的荒道上,楚水君漠然回憶著。

他從一開始都不支持熊拓,原因很簡單,因為熊拓的主觀性太強——這性格的君主可以參考魏王趙潤,即完全無法掌握的君主,因此他曾經選擇了固陵君熊吾,一來是固陵君熊吾乃季連氏之女所生,與他親份較近,二來也是因為熊吾此人志大才疏,容易把握。

可是沒想到,固陵君熊吾竟然在去年的戰爭中戰死於魏國睢陽,被魏國將領博西勒所殺,這非但全盤打亂了楚水君的謀劃,甚至於,還讓一部分季連氏、季氏、連氏、黃氏倒向了楚王熊拓。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人效忠的對象死了,再沒有選擇余地的這些家族,唯有倒向楚王熊拓。

可以說,楚水君力薦固陵君熊吾作為偏師主帥這件事,非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出現了壞了影響,簡直就是偷雞不著蝕把米。

眼下的他,已顧不上在楚國爭奪權力,他迫切需要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才能在楚國保留一席之地。

畢竟楚王熊拓絕非善類,一旦他徹底失去價值,就會立刻拋棄他,用他的人頭來改善與熊琥、羋芮的關系——這一點,楚水君深信不疑。

而此番前往巴蜀之地,就是楚水君準備東山再起的地方。

不是為了楚國,而是為了他自己。

說到巴蜀之地,楚水君對這片土地雖然談不上有多了解,但也不至於過於陌生,至少,巴國內部的紛爭他是很清楚的。

本來嘛,輔佐巴國的王族“巴氏一族”,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問題是,巴氏一族與祝融脈巫女的關系不錯,而這迫使楚水君必須放棄。

說得難聽點,若羋芮那幫祝融脈的巫女在巴氏一族面前殺了他們,巴氏一族或許都不會皺一下眉頭,但倘若他們傷害到一名祝融脈的巫女,可能巴氏一族就會視他們為仇敵。

在這種情況下,楚水君當然不會選擇巴氏一族,他準備在其他“樊氏”、“瞫氏”、“相氏”、“鄭氏”四支部落中,選擇一方或者幾方暫時棲身。

而據他所知,目前在巴國,就屬“樊氏”與“相氏”兩族勢力最強大,不過具體情況如何,也得他親眼見過之後再做評價。

最終,楚水君選擇了“相氏一族”,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從楚國最西部的“巫郡”往西進入巴蜀,相氏一族的領地是必經之地。

相氏一族,生活在巫山西部的群嶺以及山南的沿河盆地,其轄下城池有“魚復”、“巫山”、“平昌”、“墊江”等等,這塊土地在“巴楚戰爭”中是作為前線,但在“巴蜀戰爭”中卻屬於後方。

鑒於巴楚兩國自兩百余年前就鮮有戰爭,至此之後便是長達百余年的巴蜀戰爭,因此,相氏一族在這場戰爭中受到的損失最小,故而發展地也最快。

因為相氏一族的都城在“墊江(臨江境)”,楚水君遂朝著墊江而去。(注:資料上說五座都城都在沿河,作者姑且將墊江劃入五座都城之一,實在是找不到其余兩座了。)

很快地,楚水君便撞見了巴國的士卒。

與中原國家的士卒不同,巴國的士卒,大抵仍然有將獸皮、藤枝等物制作成甲胄的習俗,他們將獸皮、藤條等物用油浸透,然後放在烈日下暴曬,反復幾次過後,再編制成甲胄,既輕便又等抵擋弓弩。

當然,不是說巴國就不懂得像中原那般用金屬礦石打造甲胄,只是因為地域關系,導致沉重的甲胄在這裏並不流行而已——畢竟巴蜀境內山道坎坷,又多無數溪流,若穿戴著沉重的甲胄與敵人作戰,搞不好還沒瞧見敵人的影子,自己就已經累得氣喘籲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