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8章 聖人的煩惱(第2/2頁)

王華氣得差點沒有吐血:“此人又有什麽好深究的,你啊,心思放在正途上。”

王守仁卻顯得不認同:“父親曾經說過,只要兒子金榜題名,便不再約束兒子了。”

“……”王華無言,當初為了讓王守仁乖乖讀書,參加科舉,王華確實和王守仁有過這樣的約定,可誰料到……

他嘆了口氣,不禁幽幽的道:“哎……你的脾氣真是古怪啊,半分都不像為父。方繼藩此人,老夫也看不透,說他是什麽棟梁,呵呵……可若說他真是十惡不赦,老夫在詹事府,也算和他共事,卻也覺得不像,此人雖是常常口出惡言,可為父卻覺得,他本心並不壞。”

“為父最擔心的,便是他帶著太子去胡鬧,不過說來也是有意思,就在前幾日,殿下和方繼藩發生了爭執,便互不理睬了。”

說到此處,王華有點兒幸災樂禍的意思,捋須,嘴角含笑。

王守仁不禁道:“爭執?卻不知是何事爭執?”

王華嘆了口氣,看了一眼古怪的王守仁,還是道:“詹事府是個藏不住的事的地方,老夫昨日方知,原來這起因,乃是因為南京戶部尚書王軾在貴州調集軍馬平叛的事。”

王守仁不由好奇:“兒子想起來了,前幾日,恰好邸報中說起此事,王尚書上奏了他的平叛計劃,兒子以為,王尚書這步步為營之法,甚為妥當,只要徐徐圖之,定叫叛軍無立錐之地。”

王守仁可不是普通人,他對兵法有獨到的見解,自大明英宗皇帝以來,英宗皇帝為蒙古瓦剌部所俘,朝廷賠款求和。這件事給年幼的王守仁心裏投下了巨大的陰影。他自小便發誓一定要學好兵法,為國效忠。以至於十五歲時就屢次上書皇帝,獻策平定農民起義。

當然,還是秀才的王守仁,所上的奏疏,自然是石頭大海,連個鬼影都不見。此後,王守仁便索性出遊居庸關、山海關,縱觀塞外,在那時起,他便已經有了經略四方的志向。

王華看了王守仁一眼:“你說的不錯,太子也是這樣認為。”

王守仁顯得詫異:“是嗎?想不到太子殿下竟也精通兵法。”

王華笑了笑,沒有繼續糾纏太子的觀點:“可是那方繼藩卻是大言不慚,說是王軾的方略必定受挫,平叛的大軍勢必會損失慘重,太子殿下與他爭執不下,最後就鬧得不歡而散。”

王守仁皺眉,他思索起來,良久,他道:“兒子認為,王尚書的計劃沒有問題,這是最穩妥的戰法,方繼藩看來這一次要走眼了。”

說罷,他笑了起來,王守仁是個極驕傲的人,倘若看到了一個奇怪的人,便忍不住想要去研究,可一旦發現此人也不過如此,勢必便沒了興趣,他笑了笑又道:“此前,方繼藩做了許多令兒子覺得有意思的事,可現在看來,也不過如此,或許他此前當真只是運氣罷了。”

王華欣慰地頷首點頭:“現在,你該將心思放在正途上了吧。”

他猶豫了一下,深深的看了王守仁一眼,道:“還有一事,本是不便說的,陛下已嚴令禁止詹事府上下外傳此事,方繼藩這個人,妖言惑眾,蠱惑太子殿下,竟是教唆太子殿下在詹事府與他一同種瓜……”

“種瓜……”王守仁一呆:“這時節,能種瓜嗎?”

王華則似笑非笑地看著王守仁,沒有搭腔,仿佛是在說,你看,現在知道這方繼藩是個什麽東西了吧,此人……就是個腦殘患者啊,你好好的,不將心思放在即將到來的殿試上,卻放在一個這樣荒唐的人身上……哎……

王守仁略一沉吟,似乎臉上也露出了失望之色,他搖搖頭道:“這方繼藩,看來已沒有什麽可細思的必要了,不過……兒子自出遊居庸關、山海關之後,對於邊事,頗有些擔憂,想要向朝廷進言‘西北邊疆防備八事’,奈何兒子只是貢生,人微言輕,邊防之事,涉及國家根本,萬萬不可疏怠,能否請父親代兒子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