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1章 歐陽志的捷報(第2/2頁)

這樣說來,我方繼藩才是真君子啊,只是我心裏苦,心中的道德和正義感,秘而不宣,不為外人所知罷了,誰有見過我方繼藩逢人就說自己仁義道德嗎?沒有!

此時,劉健下意識的道:“陛下,這奏疏之中……”

弘治皇帝這才猛地擡眼,道:“奏疏之中,列舉了許多人的功績,從指揮何巖、巡按李善,再到中官劉寶以降,幾乎這錦州,他歐陽志能叫得上名的人,統統都被歐陽志列入其中,唯一沒有列入的,恰是他歐陽志,反而他還反省了自己在堅壁清野時害死了十三名百姓的事,這不是報捷的奏疏,這是一份請罪的奏疏啊。”

請……罪……

眾人面面相覷。

方繼藩第一個反應就是……老實人。

劉健搖搖頭,苦笑道:“真是個忠厚的人啊,倘若不是何巖等人的密奏,或許在陛下和老臣等人的心裏,單憑這份奏疏,他歐陽志不但無功,反而有過了。”

馬文升也是君子,和劉大夏一樣,都屬於弘治三君子之一。

他突然發現,劉大夏沒了,這弘治三君子變成了二君子,二這個詞,聽著……總有點怪怪的,現在似乎,一個冉冉的君子騰騰而起。

他不禁也甚感欣慰地道:“何巖的奏疏是直接發往兵部的,事先肯定沒有必要和歐陽志言明,這歐陽志不肯彰顯自己的功勞,大功當前,卻能克制自己,反省自己的過失,臣不及他。”

謝遷亦感慨道:“此等忠厚之人,老夫已是許多年不曾見過了,反是爭權奪利的小人見得多了,這歐陽志的德行,老臣佩服。”

李東陽則是若有所思地道:“臣倒是想起一件事,就在韃靼人襲擊錦州之前,歐陽志也上過一份奏疏,當時他人微言輕,臣雖然看過之後直接擬了票,呈送入宮,可能陛下也沒在意,直接就送去司禮監束之高閣了,這份奏疏,若是臣記得沒錯的話,也是請罪,說這堅壁清野之事,他願一力承擔。”

“……”方繼藩眨了眨眼,現在他倒沒有吭聲了。

卻仿佛,一下子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論起裝逼,自己竟不如歐陽門生,果然聖人說得對,三人行、必有我師。

弘治皇帝甚有感觸:“倘若朕的臣子,個個如他這般,三省吾身,絕不與人爭功,也絕不推諉自己的過失,這才是我大明之幸啊。歷朝歷代,有才者如過江之鯽,可德才兼備者又有幾人?歐陽志,足以擔當朕的腹心之臣,下旨吧,命翰林修文,旌表歐陽志,命人傳抄天下,鹹使聞之。”

這意思是,向天下人表彰歐陽志的功績和品德,也等同是將其列為表率,使其成為天下讀書人的楷模。

劉健等人,也是感觸萬千,宦海沉浮得久的人,哪一個不是早就看清了人性?雖然表面上不說,可心底深處,多少也都知人心險惡。

而歐陽志,就如一道光,瞬間使暖閣中的君臣們為之贊賞,這樣的人,真不多見了。

你可以笑他是愚蠢,不懂得趨利避害,不知人間險惡,不知變通。

可無論如何,對於這樣的人,最終你還是得肅然起敬,因為這樣的人,你是無法做到他這般的。

弘治皇帝抿了抿嘴,道:“有這樣的門生,想來就會有這樣的恩師,方繼藩,你做的很好……”

深深的看了方繼藩一眼,似乎弘治皇帝眼底裏滿是欣慰,他有些放心了。

就算方繼藩的品性,到了歐陽志那兒打個對折,方繼藩再教導太子,太子的德行在方繼藩這兒,再打一個對折,那也有兩成五歐陽志那般的德行,這已足以讓弘治皇帝欣慰了。

弘治皇帝深深地看著方繼藩道:“記住朕方才說的話。”

方繼藩有點看不懂弘治皇帝的眼神,是佩服自己呢,還是佩服歐陽志呢?罷了,這樣的問題,多想無益!

方繼藩老老實實的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