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9章 同甘苦,共患難(第2/2頁)

新建伯要求所有讀書人對自己的養馬的心得進行記錄,養得好,要知道為何養得好,平時給馬吃什麽,馬的性子如何,若是養的不好,也需記錄得失。

農戶和讀書人結合一起,養馬養牛,倒是極罕見的事。

這些小馬駒和牛犢子的到來,頓時給整個西山增添了幾分樂趣。

每日清早,小虎子都要到圈裏親眼看到了自己的小馬駒,方才肯去學堂上學,而張三八開始尋一些草料給小馬駒吃。

沈傲則觀察著馬駒的糞便,毛發以及馬駒每日的性子,一一記錄。

其實方繼藩最有興趣的是——豬。

古人愛吃羊肉,愛吃狗肉,譬如人們常說的屠狗之輩,其實就和後世的殺豬匠差不多,雖說豬肉的食用也不是沒有,不過歷來不為古人所喜歡。

究其原因,是因為古代的豬肉,味道……很酸爽。

而且在這時代,豬肉的肉產是不高的,因為在於豬發情期比較長,一旦進入了發情期,豬便容易暴躁,肉也少。

這大抵和人沒有什麽分別,青春期的少年,除了容易長雀斑,還容易暴躁,動不動來一句‘你瞅啥,你瞅啥’,還特喜歡多愁善感,動輒就犯相思,為伊消得人憔悴。

可若是下頭的玩意兒一割,世界就清凈了,人生也沒了啥盼頭,無非是吃了睡,睡了吃,任世事風起雲湧,我自波瀾不驚,淡定從容。

因而,閹了豬,不但豬肉去除了騷氣,這豬肉容易得到人的喜愛,而不必像這個時代一樣,為了掩去騷臭,不得不放入大量的作料,掩蓋其味,制成東坡肉,才可食用。

可即便如此,喜歡吃豬肉的人依舊不多,人們還是更喜歡羊肉多一些。可若是能去掉腥臭,則大大不同了,能接受豬肉的人,勢必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就是可以大量的提高肉產量了,沒有閹割的豬,沖動易怒,而且極不安分,不安分就喜歡到處溜達,不容易長肉,可若是閹了,肉產則極高。

閹豬,其實自東漢就出現了,可是並沒有大規模的普及,究其原因,是對豬的閹割,不能及時做到消毒處理,很容易導致豬的死亡!

想想看,你閹十頭豬,死了七八頭,即便剩余的豬長勢更好,出肉更高,且肉質鮮美,甚至這豬只需放養,它也只是慢悠悠的只在附近溜達,不擔心它會像未閹割的豬一般,四處狂沖亂撞,還得花費許多人力,專門讓人去看著,你也未必肯願意對豬閹割的。

那麽,要解決閹割的問題,首先要考慮到的,就是用低廉的成本做到消毒,保證閹豬的存活率。

方繼藩特別尋農戶們了解過。

許多農戶寧願養羊,一方面是羊肉賣價更好,另一方面,則是這時代的豬和羊其實都是耗費人力的,必須得有專門的豬倌和羊倌看著,否則很容易走失;再就是這個時代的豬出肉率,其實並不比羊要多多少,方繼藩在這裏見過豬,確實並不肥,和羊一樣,都是皮包骨一般,完全沒有後世大肥豬的形象。

豬倌這個職業消失,是在閹豬普及之後的事。

總而言之,這時代,肉是奢侈品,想要將肉進入平民百姓家,就非要尋覓到一種高產的牲畜不可。

豬……就成了方繼藩的目標。

一聽說要養豬,朱厚照就顯得極不樂意了!

明朝沒有禁止養豬,不過明武宗,也就是歷史上的朱厚照登基之後,卻曾經下旨意禁止過吃豬肉,認為這豬和自己有點犯沖。

由此可見,朱厚照對於養豬……有何其大的怨念。

方繼藩幾乎是拖拽著朱厚照,一面道:“這是豚,不是豬,說豬的,都是沒文化的人,殿下,咱們的目標不是使無數的人過上好日子嗎?牛肉有什麽好吃的,豚肉才好吃,很香的。”

“我寧願殺盡天下的牛!”朱厚照氣咻咻的道:“也絕不吃豬……豚……”

可朱厚照雖是萬般不情願,卻還是乖乖的跟著方繼藩到了一處圈子,劉瑾也興沖沖的跟在後頭,左右顧盼。

一旁,有個漢子在嗤嗤的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