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7章 一份令人心驚的奏疏(第2/2頁)

雖然看上去,似是很粗鄙,可裏頭每一戶的調查都十分直觀,甚至在這個李六之下,還有專門的備注,說明了李六四兄弟,有三個兄弟沒有娶妻的情況,還有李六的父親,是因為惹了官司,蒙冤氣死,因而李六四兄弟對官府多有怨言,最後是朱厚照歪歪扭扭的筆跡,認為李六父親的案子應發還密雲縣重審,固然劉老爹已死,可是非曲直還需重新厘清,既還死去的人一個清白,也給活人們一個交代。

李家四兄弟踏實肯幹,在得知朱厚照願意發文重審之後,極為感激。而在這下頭,還有方繼藩的筆跡,方繼藩認為,關外乃苦寒之地,出關開墾,雖可獎勵其土地,可單憑如此,關內漢民千百年來對關外的恐懼,依舊還未消散,第一批移居的漢民,必須在予以恩惠的情況之下,還需讓他們對朝廷心懷感激之情,太子殿下重審此案極為重要,李家四兄弟除一人手殘之外,其余三人都是孔武有力之輩,到時遷徙出關,將來隨時可將其征辟為民兵,以備不測。

看了這些,弘治皇帝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奏疏,真是越看越是心驚。

每一戶人家都是細致到了極點。

乃至於弘治皇帝只需大抵瀏覽,便立即對這戶人家有了大致的印象,知曉了他們成為流民的原因,知道了他們的家庭近況,大致知道他們心裏在想什麽,甚至……下頭在朱厚照和方繼藩的小注裏,還大抵為他們的未來,做了各種的鋪排。

第三戶,是個叫程武的人,家裏人都餓死了,孑身一人,年輕時曾跟著師傅打鐵,此後因為災荒,顛沛流離!這個人性子粗暴,沒有牽掛,可能將留在西山,作為鐵匠,修補農具。

還有……

這一樁樁,一件件看下去,弘治皇帝翻了一頁又一頁,竟是懵了。

這就是他們賑濟災民的成果?

要完成這些,需要耗費多少精力啊。

兩三百戶人家,上千人,想要完成這些,就必須做到對每一戶人都有極深的了解,這……又是怎麽做到的?

他一頁頁的翻下去,後面的情況,大抵差不多。

可通過這份奏疏,弘治皇帝……方才意識到……原來……這才是真正的民情。

裏頭的每一個戶人家,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過去,有各自的技藝,也都有缺點,而再根據這些,對他們的未來予以安排。

這絕不是簡單的賑濟。

簡單的賑濟就是,到了荒年,朝廷給你們一口飯吃,保證你們不會被餓死,等荒年一過,拍拍手,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而這……竟有一點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意味。

不從根本的解決這些流民的出入,又有何用?來年只是繼續讓他們顛沛流離罷了!

可在這裏,太子和方繼藩顯得極用心,竟在想盡一切辦法為他們謀一條出入,有的人可以出關開墾,可是每一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家裏有病了的父母,還是不宜出關,可以讓他暫時在西山做工盡孝,而有的人,家裏有孩子,還是留其孩子在西山讀書,再將這人送去關外;而有的人掌握了不同的技藝,自然……另有安排。

每一個安排,都不只是讓你去做什麽這樣簡單,而是一切都有所本,這……

民間疾苦,體察民情……

這些曾經弘治皇帝,和文武百官們掛在嘴邊的話,從前倒是說的無比自然。

直到了看了這份奏疏……

弘治皇帝的老臉,竟是下意識的微微一紅。

有一種羞愧到無地自容的感覺。

方才太子在那振振有詞,他還有幾分惱怒,而現在,這惱怒……已是一掃而空了。

三百戶,一千多人啊……

太子說自己洗過衣,造過飯,親自帶領大家開墾,這些話,本來弘治皇帝認為其在吹牛。

可現在……

弘治皇帝心頭……只有震撼!

他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