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5章 原來陛下也愛吃魚(第2/2頁)

“從前朝廷,一味的想著節流,認為只要人人節儉,如此,才可以讓更多人吃飽肚子。可臣卻不以為然,天下到處都是吃的,為何非要節流呢,那汪洋大海之中,這大黃魚,不過是萬千魚類的一種而已……”

弘治皇帝倒吸了一口涼氣。

方繼藩所說的,不無道理,從前想要讓人吃飽飯,朝廷所想的,永遠是皇帝帶走,少吃一點,達官貴人以及士紳們在皇帝的道德感化之下,也少吃一些,救濟一些百姓,如此,可以讓更多人能吃飽一些。

可是……這個思路已經有千年之久,那麽……為何不主動去開源呢?

土豆是開源、紅薯是開源,豚肉是開源,這大黃魚……豈不也是開源?

從前的大明,是畏懼汪洋大海的,總認為,大海帶給大明的害處,要比益處多。

可今日,弘治皇帝心裏計算著這巨大的捕撈量,又低頭看著這大黃魚羹,想著寧波府的百姓。

若是沒有這大黃魚,沒有鎮國府備倭衛的捕撈,想來……現在寧波軍民,真的已在吃土了吧。

弘治皇帝凝視著方繼藩:“可朕卻聽說,宋元時的漁民,也是打魚,只是他們的收獲,卻並沒有想象中的大,反而許多漁民,卻因為窮困,鋌而走險,仗著出海之後,這海外成了無法無天,沒有王法之地,卻是桀驁不馴,日益難以管束,這……又是為何?”

問題的核心,在於海外之民往往無法約束啊。

這些人出了海,三五成群,有的竟聚眾數百數千,一旦打魚沒有了收獲,便索性襲擊商船,甚至襲擾內陸,一旦犯事,朝廷緝捕,他們便遠遁海外,自此逍遙。

而在這個時代,如此的生產力之下,朝廷根本沒有辦法,對其有效的打擊。

最終的結果卻是……這樣的化外之民越來越多,朝廷焦頭爛額。

“那麽……倭寇從何而來呢?”方繼藩道:“倭寇不也是一群無法無天的化外之民嗎?沒有了大明百姓為寇,自然會有倭寇,只要這汪洋大海裏,還有巨大的財富,大明不去取,自當有人去取,陛下,臣以為,一味的禁止,並不是長久之道,這些年來,倭寇已愈演愈烈,正是因為,在這汪洋之中,劫掠有利可圖。可倘若,捕魚能使人富足,那麽,誰願意為寇呢?天下的百姓,無論是大明還是倭人,誰願意為寇?無非,就是活不下去罷了……”

方繼藩見諸臣的臉色有些難看了。

似乎大家意識到,方繼藩想要動搖海禁的根基。

其實開海禁海,朝廷有巨大的爭議,朝中諸公,認同開海的人,也不勝枚舉。

問題就在於,這海禁背後有著太大的暗波,一旦觸碰,立即引發巨大的爭議,反對的聲浪鋪天蓋地,這已不是幾個大臣反對這樣簡單,而是引發許多地方的士紳和讀書人大肆撻伐。

得罪幾個官,甚至朝中某些私黨團體容易,可若是得罪了一個階層,引發他們最大的反彈,卻是致命的啊。

所以,沒有人願意觸這個黴頭,即便皇帝陛下,對此也顯得極為謹慎。

方繼藩似乎沒想過徹底開海,凡事,都得慢慢的來,徐徐道:“所以臣的建議是,為了以防百姓們下海為寇,不妨這下海之事,暫時令鎮國府備倭衛來,請陛下準許,令鎮國府多造艦船,招募一些人員,對海外的魚類進行捕撈。”

弘治皇帝的眉頭,舒展了開來。

他看了一眼朱厚照。

朱厚照也滿是期待的樣子。

說實話,如此大黃魚,不捕撈,弘治皇帝心裏難安啊:“朕準了。下旨,鎮國府備倭衛,可以無視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