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3章 聖人(第2/2頁)

“我再問謝生員,若是你見了孺子投井,會下意識的施以援手嗎?”

謝遷毫不猶豫的道:“會。”

朱厚照道:“謝生員生出惻隱之心,且願意施以援手,敢問,這是道理要求你這樣做,還是謝生員一念之間的本能?”

謝遷沉默了,想了很久:“想來只是一念之間的事。”

“一念之間,就是謝生員的心性啊,因為謝生員的本心如此,所以見了孺子投井,第一個念頭,便是惻隱之心;此後,謝生員施以援手,那麽,這就是行,人有了一念之間,才會有行動,是不是?那麽在這其中,理又在何處呢?難道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先捫心自問,這件事符合不符合道理,那一件事,是否符合聖人的道理,倘若處處如此,那麽豈不是可笑嗎?”

“人的行為,是由心而發的,而非理而發,我們刻於的強調理性,遏制住心中的欲望,這未必是好事。”

謝遷若有所思,居然覺得,這太子……長進不少。

弘治皇帝也錯愕的擡眸,看著朱厚照,卻見朱厚照開始慢慢的進入了狀態。

長久以來在西山書院的耳濡目染,就算是一頭豬,不,不該稱之為豬,現在該叫豚了,便是一頭豚,那也會有所悟了。

何況,為了來授課,他可是廢寢忘食,成日都在瞎琢磨,朱厚照是悟性很高的人,一旦用了心,對知識的吸收便輕易多了。

朱厚照似乎懶得理會這位擡杠的謝生員了:“我們用理性,來壓抑自己的欲望,這沒什麽不好,這是個人的事,有人勤儉,這就是理性,他遏制自己內心的欲望,礙不著別人的事。”

“可最可怕的,卻是人們過於追求理性,不但用理性去約束自己,還要約束別人的行為。因為自己節儉,就要求別人和他一樣節儉。因為自己寡欲,便要求別人也和他一樣寡欲。若是別人不從,便要講大道理,處處譏諷,甚至是對其動輒暴打。”

“……”

弘治皇帝覺得開始漸漸進入佳境了。

居然……聽著有幾分道理。

這個小子,從哪裏學來的。

可是……聽到此處,弘治皇帝一愣,這話……聽著有些不是滋味啊,啥意思?朕不就是個節儉的人嗎?所以要求你朱厚照也節儉。還有動輒暴打,這又是啥意思?

聽著……像是在說朕啊。

朱厚照繼續道:“這……才是當下最大的問題。讀書人學了道理,無論他們自己是否克制了自己的私欲,卻總喜歡,用私欲去抨擊別人。就說軍戶……”

軍戶……

朱厚照道:“軍戶們為國家效命,這是他們的職責。可朝中的許多大臣,卻用理性卻要求別人,軍戶們糧餉不夠吃了,他們會餓肚子,此時,便有人會說,你們是為國盡忠,難道餓肚子,就不可以克服嗎?餓肚子是私欲,只要想著忠君為國的道理,為何就不能餓著肚子殺敵了?”

“軍戶們也會有妻兒,他們在餓肚子,他們的妻兒,也是面有菜色,一群人飯尚且吃不飽,卻希求他們心懷理性,遏制自己的私欲,去上陣殺敵,這不是荒唐可笑的事嗎?”

“當下的問題,都源於此啊……我們的讀書人,處處要求人沒有私欲,要求每一個人,都是古之聖賢一般。可軍戶們呢?難道他們不知道,若是韃靼人來了,倭寇來了,自己若是不奮勇作戰,這些強盜就會奸淫擄掠嗎?不,他們是知道的,他們有自己的心性,猶如他們見了孺子投井,也會有惻隱之心,怎麽會不同情被韃靼人、倭寇所屠戮的百姓呢?”

“可是……軍戶不是聖人,我們必須承認,他們有他們的私欲,倘若你閉口不談,故意忽略這一點,那麽……這天下的隱患,也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