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0章 光宗耀祖(第2/2頁)

方繼藩毫不猶豫道:“陛下,兒臣這樣做,是為陛下招攬天下的英才。古話說的好,行行出狀元,可我大明自開國以來,只信奉八股之才,兒臣並非是說八股取才不好……”

劉健等人,臉都拉了下來。

他們也是靠八股取士,才有今日成就的啊。

當然,這話從方繼藩口裏說出來,一點違和感都沒有。

因為別人不敢說八股文的壞話,方繼藩敢,不服氣?不服氣我方繼藩再霸幾次榜你們就服氣了,八股取士再好,跟你們有什麽關系,你們考得上嗎?考上的,都是我方繼藩的徒子徒孫,我說這些金榜題名的徒子徒孫都是渣渣,於你何幹?

方繼藩道:“只是兒臣以為,這天下多的是的能人志士,只憑八股,如何使他們脫穎而出。天下無不可用之學問,所以,兒臣編寫求索,便是要使這些才華橫溢之士,能夠嶄露頭角。這是兒臣的初衷……”

這些話,若是從前說來,弘治皇帝定是嗤之以鼻的,可現在……單單一個防疫學,只怕就抵得上一個包龍圖了吧。

弘治皇帝頷首點頭:“朕初時只覺得這期刊新鮮,現在卻以為,天下的學問,真是浩瀚如海,能登入這期刊的文章,都能如這細蟲論一般濟世嗎?”

“完全可以。”方繼藩毫不猶豫的道:“就如當初神農嘗百草一般,人們沒有嘗過百草,就永遠不知這百草的功效,可一旦嘗試,得知了功效,這對於天下人,便有巨大的好處。”

弘治皇帝頷首點頭,他信了。

事實就在眼前。

“張森功勛卓著,卿家以為應該如何賞賜,朕賜他官職,如何?”

這是大功,給他爵位或者官職,顯然,不會有人反對。

方繼藩搖頭:“陛下,兒臣以為不可,他們是治學的人才,並不是官,若是授予他們官職,又當讓他們安心治學呢?”

弘治皇帝微微皺眉:“依卿所言,當如何?”

方繼藩毫不猶豫的道:“陛下可還曾記得,當初的學官制嗎?不妨,將這學官制,衍生為學職制,兒臣在西山,設立了規矩,在匠人、醫生、農學的校尉之中,設立了職稱制度,張森此前,因為發表了《細蟲論》,已授予了博士的學職,這一次,他的防疫論大獲成功,再加上,這些日子,又有大量人引用他的論文,想來,用不了多久,他便要被授予學士,甚至是大學士的學職。”

大學士……

弘治皇帝下意識的,看了劉健等人一眼。

劉健心裏說,老夫乃文淵閣大學士,謝遷乃東閣大學士,你方繼藩倒是好,自己折騰了個西山大學士……

方繼藩卻道:“陛下,這世上,立了大功勞,為何一定要做官,才被陛下和天下人所認可呢。似這些大夫,這些在田埂中,為了改良作物的農學校尉、力士,還有匠人,他們若能有益於國家,與其授官,不如,讓人們對他們生出崇敬敬仰之心。西山的學職制,已有了框架,只是,西山畢竟廟小,難以使人信服,可若是,往後大學士以上的學職,都需西山書院上奏朝廷,再由陛下親自恩準,並且,對於有學職的高士,朝廷提供一些錢糧供養,哪怕這些錢糧不多,卻也足以使他們臉上有光了。”

大學士以下的學職,西山可以根據其貢獻,自行決定。而大學士以上,則皇帝親自朱批恩準,並且發放錢糧供養。

這……

弘治皇帝一想,這不是壞事啊,這些人,有如此的本事,天子親自批準他們的頭銜和學職,這是給他們的恩典。而對他們而言,一個皇帝親自恩準和授予的大學士頭銜,和金榜題名的讀書人,又有什麽分別?這是何等光宗耀祖的事啊。

如此,朝廷對於這些人,既示了恩,同時掌握了他們學職的最終決定權,另一方面,他們也不必為官身所累,靠著學職,就可安心繼續做自己的研究。

這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