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聖駕入保定(第2/2頁)

方繼藩道:“屯田所研制不易,所以這麥種,比尋常的麥種要貴一些,其他的府縣,舍不得種植吧。可保定不一樣,聽說保定的糧價頗高,有利可圖,需求量也是極大,因而催生了許多士紳,願意高價雇人種植新麥種,不只如此,他們還舍得投入新的農具,並且組織人力挖渠灌溉,還有,聽說附近的河堤,府縣裏,也重新組織人進行了加固,所以沒有河水泛濫之憂,於是,人們就更舍得投入了。容城縣令,好像叫梁敏,此人從前是個書吏,治河有一套,府裏專門撥付了一筆銀子,就用來興農的,包括了修建水庫,加固河堤,對一些田地引水灌溉,還有引入大漠的種牛,還有與屯田所進行合作,根據保定府的情況,培育新的良種……”

弘治皇帝恍然,想不到在這背後,竟有這麽多的彎彎繞繞:“這裏的麥田,更密實,卻不知到時畝產有多少,到時,要報到朕這兒來。”

方繼藩道:“陛下,這是張信三號麥苗,去歲的時候,用的是張信一號,畝產可達六百五十斤。以往,能畝產四百斤,就已算是不少了。”

這產量,竟是提高了近一倍。

方繼藩到了保定府之後,整個人精神飽滿,仿佛原地復活一般,他如數家珍的道:“以往,務農就是靠天吃飯。可現在,依舊還是靠天吃飯。正因為靠天吃飯,且糧價又起伏不定,這就導致,哪怕是大士紳,也不願意大量的投資自己的糧地,陛下想想看,這耕牛,新的農具,高產的秧苗,可都是要銀子的,且不說未來長勢如何,單說若是遭了蟲害、旱災、水災,哪一樣,都是讓人血本無歸的。哪怕是豐收了,若是糧價暴跌,豈不也是損失慘重?”

“士紳們,心裏都有一個算盤,這些人,比商賈還錙銖必較呢,畢竟,這世上,像兒臣這般,心裏只想著為國為民的人不多了。”

弘治皇帝瞥了他一眼:“正題。”

“噢。”方繼藩便繼續道:“因而,想要讓人願意務農,且願意投入,精耕細作,增加產量,官府要做的事,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有所為。比如加固河堤,可防治水患;興建水庫和灌溉的溝渠,是防止旱災。引入屯田衛的校尉和力士,是尋求防治蟲害以及提高產量。再加上,修了路,路通了,哪怕是再偏僻的地方,也可保證,糧食可隨時送去市場兜售,足以保障收益。有了這些,那些士紳,還有尋常的農人,才舍得給自己的田地投入,投入越多,花費的心思越多,這糧產才可高漲,這也是為何,保定府大量的土地,轉化成了道路和其他設施之後,糧產非但沒有劇減,卻還是日益攀高的原因。”

弘治皇帝聽罷,恍然,這……不就是富國論中的內容嗎?

“有所為,有所為……”弘治皇帝口裏念著。

弘治皇帝直起腰來:“這縣中農事,不錯。”

至少……通州的麥田,讓弘治皇帝心裏舒服了一些。

他回到了大路上:“走吧,去容城縣看看。”

遠處,那漢子,坐在車上,似乎還在為背井離鄉而郁郁不樂。

弘治皇帝面帶笑容,打起了精神,朝那漢子招手。

這漢子叫常成。

弘治皇帝道:“你是去保定府城,還是容城?”

常成道:“我有不少的同鄉,都在容城縣的一處作坊裏做事,此次,就是要投靠他們。”

弘治皇帝打起精神:“正好,我們又是同路,一道去吧,我也想見見你們的同鄉。”

常成則心裏嘀咕,這一路,一行人雖是樸素,餐風飲露的,可瞧弘治皇帝的做派,卻不似尋常人,可若說不尋常,又不知他們到底經營什麽。

好在,他只是尋常的百姓,自然不會往深裏去想,一路來,弘治皇帝都表現的和氣,常成自然也對他客客氣氣:“這樣也好,就怕讓大叔見笑了。”

大……大叔……

弘治皇帝面上的笑容,有些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