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朕之幸也(第2/2頁)

張升頷首點頭,果然,一年五六兩的學費,雖是不少,不過……若是家庭的生活改善,卻也不算多。

“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梁敏道:“保定府這裏,人人都重視教育,以往讀書人,只為了功名,所謂最是無用讀書人,這是因為,若是讀書人不能金榜題名,他這肩既不能挑,手又不能提,若是家庭困頓,日子就更難熬了。”

弘治皇帝不斷點頭,這些事,他略知一二。

“可如今,百姓們知道了讀書的好處,所謂學而優則仕,可哪怕是學的差一些,若能讀書寫字,在這保定府,未來也總能謀一個好出路,譬如,做這教員,又如,在作坊裏做賬房先生,哪怕是商家雇傭掌櫃,也是需要人能讀書寫字的,還有不少高級的匠人,若大字不識,根本無法勝任,這些工作,固然遠遠不如金榜題名,可比之尋常的苦力,不但收入要豐厚,且也體面不少。”

“是以在容城縣,不少父母,都願送子弟來讀書,學堂一再擴編,依舊不足。”

弘治皇帝恍然大悟。

一個縣,七八千的讀書人,原來是這麽來的。

弘治皇帝聽罷,大笑:“這才是教化啊,哪怕不需官府操心,人人也肯向學,所謂讀書明志,讀書明理,若天下各州縣,都效仿容城,何愁這教化不興呢?”

張升和馬文升,此時也從略帶幾分不喜,露出來了笑容,張升連連點頭:“讀書知禮,可學了,要能用,用了,才可使更多人學習……老臣……無話可說了。”

弘治皇帝心裏不禁感慨起來。

他突然道:“朕從前,一直在想,怎麽樣才能大治天下呢,朕曾勸農,曾以仁孝治天下,也曾推行教化,甚至……倡行節儉。朕一直在想,古之大賢們的太平盛世,為何朕使出無數的氣力,可總是無法挪騰一步,反而,與那目標,越行越遠。”

“今日……朕算是明白了,所謂的大治,求的乃是百姓富足,吃飽了、穿暖了,自然會有所求,無需特意去教化,一切自可水到渠成。”

方繼藩心裏也有觸動,道:“陛下,正是這個道理,百姓們都是極聰明的,官府要做的,只是讓他們能夠靠著自己的本事養家糊口,其他的事,自是因勢利導,水到渠成。”

弘治皇帝聽到學舍裏,孩子們讀著:“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

弘治皇帝似乎想到了自己年幼時求學的時光,眉飛色舞:“教化有功,教化有功,容城縣,教化有大功,當為楷模。”

梁敏卻顯得慚愧:“陛下,臣愧不敢當,保定府十一縣,微臣的容城縣,入學率倒數第四,位列中下,不但遠遠不及定興縣,便連其他縣,也有不如,臣……當不得教化有功四字。”

弘治皇帝一愣,他目光詢問的看向歐陽志:“保定府……”

歐陽志沉默片刻:“陛下,保定府入學的讀書人,至上月,已有九萬人。”

弘治皇帝呼出了一口氣,面上帶著肅然:“這是國家之幸,是朕之幸啊。”

他激動的面色通紅,幾日的走訪,他突然發現,自己眼前,有一條金光大道。

在自己面前,有方繼藩,有歐陽志,有這梁敏,甚至還有很多,年輕、精幹,卻叫不出名字的人。

弘治皇帝道:“方繼藩,有大功,歐陽卿家,勞苦功高,保定府其余諸官,也是功勛卓著,新城能有此小成,朕心甚慰!”

他深吸了一口氣:“蕭伴伴,何在?”

蕭敬酸溜溜的出來,俯首帖耳道:“奴婢在。”

弘治皇帝閉上眼睛:“下旨意吧,保定府,列為楷模,歐陽志,升任巡撫……”

“巡撫……”張升一呆:“陛下,此乃京畿之地,如何來的巡撫?”

弘治皇帝高聲道:“朕說有,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