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6章 巾幗不讓須眉(第2/2頁)

大明的移民,在此營造了無數的定居點,砍伐森林,開拓水路,灌溉良田,同時試圖將每一處的定居點,用夯土的道路連接起來。

這兩年多來,他們幾乎與佛朗機人並沒有太多的摩擦,畢竟,這黃金洲太大了,大到哪怕數十萬人,撒進這裏,也不過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把細沙。

可誰曾料到,就在此時,海面上,龐大的艦隊出現。

似乎……這一切,都是蓄謀已久的。

大明艦隊尚遠在數百裏之外的黃金洲中部。

而西京主要的防衛力量,也在百裏之外。

這本作為跳板,繼續向北殖墾的新津,自然而然,也就成了眾矢之的。

隨即,示警的鐘聲開始響起。

那一層薄霧的海面上,浩浩蕩蕩的船影開始出現。

劉傑自一個棚屋裏,沖了出來。

他的儒杉早已陳舊了,在新大陸的條件,頗有幾分艱苦,在新津,他是一群孩子們的老師,負責教授他們知識,可即便如此,此時,他的腰間,也配了刀,此時,他握刀在手,首先想到的,是一群孩子。

整個聚集點,已經沸騰。

數不清的吏員、農夫、匠人、大夫、儒生紛紛從棚屋裏出來,他們或是準備好了火銃,或是佩刀在身。在這裏,無論何種職業,都是民兵,哪怕是婦人,也都預備好了火銃和弓箭。

不遠處,有人敲起了鐘聲,發出了怒吼:“儒生們都來,儒生們都來。”

一個年過四旬,面色黝黑的老儒生,已兇神惡煞的提著長刀,開始聚集人手。

這是新津的教諭官宋巖,宋巖提刀在手,一手拿著望遠鏡,看著那洋面上數不清的登陸艦船,倒吸了一口涼氣。

七八十個儒生,已經聚集了。

“賊子,只怕不下數千人,魯國公已命人前去西京搬救兵,都聽好了,謹守新津,與新津共存亡,若是死守,這新津的夯土墻,只怕抵不過,對付土人可以,可對付那些有火藥的佛朗機人,只怕……無濟於事,我等上馬,先騷擾他們,爭取時間。”

儒生們並無二話,紛紛至馬廄,尋了馬匹。

劉傑上馬跨刀,回頭,見那新津之內,已有更多的人馬開始聚集。

他看到了魯國公的旗號,魯國公方景隆,恰好就在城中新津巡視,此次……只怕佛朗機人突襲此處,或許……是奔著魯國公來的。

他沒有猶豫。

聚集地裏,有太多婦孺,此次遭遇了佛朗機人的大舉進攻,單憑夯土墻,陷落只是遲早的事,現在唯一做的,就是在外迎戰,爭取時間,等待援軍的抵達。

噠噠噠……

七八十匹快馬,已是策馬而出。

更有不少農夫,也紛紛騎馬,尾隨而來,前來策應。

這裏的農夫,大多騎馬,因為開墾的農莊,距離聚集地可能有一些距離,隨時可能遭遇敵我不分的土人,因而,幾乎每一個人,都養成了攜帶兵器,學習弓馬的習性。

教諭官跨馬當先,大叫道:“賊軍先鋒已登岸了,在外遊走,切莫孤軍深入,先讓賊軍忌憚,不敢冒進,若是賊軍冒進,立即沖擊後隊,看準了他們的輜重,尤其是不可讓他們架設火炮。”

眾人飛馬,不與佛朗機人的主力接近。

聚集地裏。

大量的匠人和農夫,已是列隊,手持火銃,屏息以待。

方景隆帶著親衛,面帶怒容:“保護好孩子,其余人,都跟老子來,不要怕,老子什麽大風大浪不曾見過,列隊,列隊!”

雖是如此,可他擡起望遠鏡時,看到那洋面上,數不清的艦船,密密麻麻的佛朗機人,已集結於海灘,方景隆心裏一沉。

這定是佛朗機人的精銳,此次作戰,也定是蓄謀已久,佛朗機人,定已做好了完全的準備,勢在必得。

戰鬥,迅速的開始了。

無數的火銃和火槍如炒豆一般的響起,刺破了清晨的沉寂,間或,有火炮聲,隆隆響起。

第一場戰鬥,顯然是佛朗機人的試探性進攻,人數並不多,在遺留了數十具屍首之後,他們迅速的退開,而接下來,顯然更大的規模的進攻,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