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0章 發財了(第2/2頁)

“殿下,以後不要再在臣面前提到買賣這個字眼了。”

朱厚照懂了,點點頭:“可是……老方,這樣將人推到火坑裏,會不會不太好?我的意思是,能換多少錢來著?”

方繼藩呷了口茶,慢悠悠的道:“錢的事,不是最緊要的,最緊要的是,這些儒生們,若是去了奧斯曼,定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朱厚照嘲弄的笑了笑:“呵,只怕他們人一到,便被殺頭了吧?”

方繼藩搖頭,認真的道:“殿下有沒有想過,為何自漢獨尊儒術以來,這儒家之學可以傳承千年而不倒?”

朱厚照一愣,顯然還沒明白。

方繼藩淡淡道:“如此百折不饒,卻還有這般強大的生命力,這自是因為,它有可取之處啊。”

當然,到底有什麽可取之處,方繼藩卻不能和朱厚照說。

儒家並不能用好壞來形容。

某種程度而言,聖人之學,對於農業社會而言,有著極大的生命力。

這千年以來,孔子的學說,統統被修改的面目全非,可是呢……為何任何統治者,無論是漢人,又或者是其他的民族,一旦入住中原,便立即與聖人之學,一拍即合呢。

這個學問,一直都在變。

從孔孟的‘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再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其實孔孟之學,一直都在進行過渡。

漸漸的,開始越來越迎合君主。

某種程度而言,學問是沒有國界的。

因為任何一個君主,但凡是對儒家有了興趣,有了了解,都會喜歡這門學問。

它要求了臣子們無限的忠臣,並且以仁義的思想,用道德的宣傳,來約束百姓,這對一個疆域廣大的農業帝國而言,非常重要,因為任何一個地方發生叛亂,都可能動搖整個帝國的元氣,而仁義之學,本是最廉價的穩定劑。

他們還建立起了一套完全圍繞於君權的系統,維持君主的絕對統治。

更不必說,他們擁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在這個體系之內,他們幾乎是立於不敗之地的。

他們也特別能戰鬥,引經據典,各種歷史上的前車之鑒,信手捏來。

這麽一群人,任何皇帝見了,幾乎沒有不喜歡的理由。

若是引進了一批這樣的人去。

奧斯曼的君主們,怕是見了他們,再看看從前的那些卡夏們,心理上會偏向誰,已經不言自明了。

雄才大略的蘇萊曼,喜歡上他們,正是這個道理。

當然,方繼藩甚至料想到,這些人十之八九,會遭到奧斯曼的卡夏們瘋狂的反對。

對於這種反對……方繼藩樂呵呵的笑了。

論起戰鬥力,那群卡夏或者說軍閥們,和大儒們相比,只要這些卡夏不敢造反,大儒們能把他們按在地上摩擦至死,然後指著他們的鼻子,大吼一聲,還有誰?

如此豐富的鬥爭經驗,絕不是那群大老粗們可以相比的。

在後世,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物種入侵’。

這麽鋪天蓋地的儒生們若是去了奧斯曼,方繼藩幾乎可以保證,那些弱雞們,會被大儒們吊打。

這可是延續了上千年,不斷演化,甚至創造了‘農業封建社會巔峰’的一群人。

方繼藩信心十足的道:“殿下,你信不信,不用十年,奧斯曼上上下下,便會遍地學館,這些被送去的大儒,統統都會成為蘇萊曼的肱骨之臣,自此之後,奧斯曼定是盛行儒學,成為禮儀之邦?我……這怎麽是害他們呢,我是成就他們一番功名啊。”

朱厚照目瞪口呆。

他琢磨了很久,還是覺得方繼藩的話有點不可思議。

就憑那些家夥?

哼,本宮一個可以打他們一千個。

他們除了反反復復的念四書五經之外,有個什麽本事?

他眼中有著鄙視之色,搖頭道:“不信。”

“賭點什麽?”方繼藩信誓旦旦的看著朱厚照。

朱厚照想了想,亦是信心滿滿的樣子:“鎮國府……就賭鎮國府,若是本宮輸了,這鎮國府便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