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9章 不如王守仁萬一(第2/2頁)

眾翰林和院士紛紛頷首點頭,也抱著不同的期待。

蕭敬會意,打開了奏疏,便道:“奴奉旨至烏拉爾,走訪市集、牧場、農場,所過之處,各族混居,其安置的軍民,多習漢言,除新附之韃靼人,只需操持漢言,便可溝通無虞。”

“……”

這王守仁,竟真的沒有吹牛?

殿中頓時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人們不禁將目光聚焦在了王守仁身上,神色各異。

王守仁則是依舊臉色平靜,似乎對他而言,這本就是理應能做好的事,不值一提。

又聽蕭敬道:“衙中書吏,竟有不少韃靼人擔任,又有少數其他各部族人,他們通曉漢言,明曉大義,戴綸巾,以著儒杉為榮,言行舉止,與儒生無異,引經據典,信手捏來,奴所差遣校尉人等,暗中打探他們言行,他們多以大明子民自居,更是以能以明吏為傲,諸衙之中,多設天子坐像,其中各族官吏人等,對陛下畫像,並無不敬,又有人刺探得出,在軍中,更有韃靼武人,以能奉皇命征討羅斯為榮,軍中語言,盡為漢語。”

弘治皇帝原是以為,王守仁的政績,多有誇張之處。

可廠衛由蕭敬親自領著,開始細查,卻發現這教化的深入,比自己想象中要深得多。

這番結果,實是令人驚訝不已,殿中已是嘩然起來。

人們愈發敬佩的看向王守仁。

便連方繼藩也不禁朝王守仁投去了嫉妒的目光……

方繼藩不得不承認,王守仁這個家夥……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事實上,歷史上的王守仁,當時的社會並沒有給予他多少平台和機會,可他依舊憑著一丁點的機會,尚且成就了足以光耀數百年的功業,孤身平叛,領悟王學。

而如今……當他有了一個更大的平台,有了更好的機會時,他所迸發出來的思想以及他的功業,只怕……就更加的深不可測了。

只見蕭敬又道:“奴命人詳查,每月按時入學舍讀書者,多為青壯,有近十萬人次之多,蔚為壯觀……”

這是洋洋灑灑的千言書,都是蕭敬在烏拉爾待了近一個月的心血,他是巴不得寫得越細越好,將裏頭的所有見聞,恨不能一股腦的寫出來。

蕭敬所言的,自是不摻雜半點虛假,他只忠於弘治皇帝,更沒必要為任何人欺瞞弘治皇帝。

從奉命開始,他就極清楚,陛下想要了解的,乃是烏拉爾的真實情況,唯有據實稟奏,才能討得陛下的歡心。

只是他這一番話,卻是引得許多人嘖嘖不已。

有的人甚至懷疑,這莫不是蕭敬和王守仁串通好了吧?

當然,也有不少人朝王守仁投去的是佩服之色。

弘治皇帝動容,他細細的聽著奏報,每一個字都不忽視,腦海裏,烏拉爾的風土人情,以及牧場、農場分布,便漸漸的浮現出來。

呼……

當蕭敬念畢,弘治皇帝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忍不住道:“朕自詡賢明,可現在,朕在想,若朕乃王卿家,可以做到這樣嗎?只怕……連王卿家的一成,也做不到。”

翰林們頓時詫異。

陛下居然將自己和王守仁相比,而且還自嘆不如。

這話……其實是有些誅心的。

但凡皇帝要和你相比,還說遠不如你,這個時候,任何臣子都會顯出惶恐,而後瑟瑟發抖,拜倒在地,說一聲萬死之罪。

可當大家看向王守仁……卻突然窒息了。

這個家夥,還是很平靜的反應,似乎心平氣和的接受了這一切。

方繼藩也腦子有點發懵。

呃……這個弟子……

哎……難怪在歷史上,被人打壓啊,我方繼藩若是歷史上的劉瑾,我也打壓你,這情商……真是像極了我方繼藩,同樣的耿直啊。

方繼藩畢竟心裏是維護自己這個弟子的,便道:“陛下……此言……實為不妥,你看,王伯安他都已經驚呆了。”

可王守仁似乎讀不到方繼藩的用心良苦,卻道:“回陛下,臣沒有受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