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1章 重大國策(第2/2頁)

方繼藩想了想:“這個……”

弘治皇帝嘆了口氣:“什麽是希望,道理……朕自然也懂一些,可是……朕還是不太明白,或者說,理解並不深刻。”

“要不然……”方繼藩的腦子倒是轉的快,他小心翼翼的看了弘治皇帝一眼,道:“陛下找一些讀書人來問問?”

弘治皇帝卻是樂了:“那好,朕來問你,你讀書是為了什麽?”

方繼藩倒沒想到弘治皇帝第一個就是問他,他毫不猶豫的道:“兒臣讀書,當然是為了江山社稷,兒臣是為了報效皇恩。”

嗯,很理直氣壯!

弘治皇帝嘆了口氣:“你看,朕問你,讀書是為何,你便說是為了報效朕。朕若是召其他讀書人來問,想來他們也是這樣的回答。”

方繼藩:“……”

臥槽,陛下你這是擡杠啊。

方繼藩立即道:“陛下,兒臣和其他的讀書人是不一樣的啊。”

弘治皇帝擺擺手,別具深意的道:“你的章程,茲事體大,朕知道這有益於朝廷,可朕還是不敢輕易下決心。所以……朕還是想知道,什麽是希望。朕當然要親自去問問那些讀書人,可是卻不能將他們招到宮裏來問。否則朕得到的回答,一定如繼藩這般。”

方繼藩有點急了,似乎有誤會呀,他忙道:“陛下,請聽兒臣解釋一下。”

弘治皇帝樂了:“你不必解釋,朕自然知道你是為了報效朕而讀書的。”

雖這樣說,可方繼藩還是不信。

不過……顯然,弘治皇帝還在權衡,他有些下定不了決心。

廢除掉國朝已行之有年的國策,且還是祖宗之制,這幾乎和隋唐時開科舉一般,是破天荒的事,到底會產生多大的阻力,會有多大的破壞力,也只有天知道。

弘治皇帝不得不謹慎。

他沉吟道:“前些日子,有一份奏疏說是南直隸廬州府知府王廣在任,治學有方,其治下在他的治理之下,學風鼎盛……朕倒是極想見識見識。這廬州府距離中都鳳陽,不過是一墻之隔,朕想著,如此大政,不可不察,朕欲往中都,以祭祖之名,前去看看。”

巡江南?

方繼藩沒想到,弘治皇帝竟有如此大的魄力。

不過細細想來,雖是太祖和文皇帝在的時候,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文臣們都管不著,也不敢管。此後的天子,因為文臣們的話語權越來越大,想要出宮,都是阻力重重,因而,若是皇帝四處巡遊,難免要遭反對。

而現在,顯然風氣好了許多,何況,還是以祭祀祖先的名義。

弘治皇帝眼中透著堅持,道:“朕去去廬州府,且看看廬州府知府的教化如何,再行決定吧。”

方繼藩便道:“陛下不知何時啟程?”

弘治皇帝道:“就這幾日,宜早不宜遲嘛,卿與王卿家也早做準備,到時免不得要將你們帶上的。”

方繼藩有些不情願去,跟著弘治皇帝出巡,是找罪受啊。

此時,又聽方繼藩道:“至於這份章程,朕暫且秘而不發,是了,這章程有多少人參與了制定,還是繼藩一人想出來的?”

方繼藩咳嗽:“有數十人參與了,都是兒臣的……”

弘治皇帝:“……”

“事先,可告誡他們,不可泄露嗎?”

方繼藩:“……”

君臣二人大眼瞪小眼,這意思……

最終……弘治皇帝什麽都明白了:“也罷,先試一試水溫也好。這幾日,你安生的待著,不要再火上澆油。”

“兒臣遵旨。”

方繼藩灰溜溜的行了禮,告退去了。

次日清早,便有旨意出來,弘治皇帝欲往中都告祖。

對此,百官似乎沒有太大的反應。

其實……大家已經習慣了。

哪怕是有人想以浪費民脂民膏的名義反對,可細細一想,好像花的也不是國庫的銀子,最重要的是,現在冒頭,風險實在太大,不值當。

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