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7章 天下第一軍(第2/3頁)

不只如此,兵部這邊預備給新軍的營地,也自原有的親軍軍營裏騰出了地來,並且請了匠人,重新去修葺。

至於朱厚照和方繼藩所設計的新軍服,兵部也沒有什麽異議,直接尋覓作坊生產。

這新的軍服,不再著鎧甲。

朱厚照和方繼藩一致認為,未來的戰爭形態,將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近戰已經從主流,退居成了末流,且因為火器的大規模應用,遲早大明所面對的敵人,也都將是使用火器的對手,那麽鎧甲就變的無用起來。

這沉重的鎧甲一旦無用,取而代之的,是耐磨的軍服衣料,同時為了保證補給,軍中將配置的更多的是個人的行裝。

對此,兵部依舊仍無異議。

緊接著便是招募人馬,大明啥都缺,就是不缺人!

帶著太子命令的一群軍事學院骨幹,早已磨刀霍霍,按著齊國公的吩咐,專門往贛南,浙西,福建,粵北,山東,陜西等地鉆。

南人……居在深山之中,生活條件艱苦,猶如當初水師的義烏,永康兵一樣,這些人為了生存,打小便言傳身教,這大規模毆鬥的本事,可是祖傳的,可以追溯到炎黃時期。自豪與山東,陜西等地,歷來高大,身子骨結實,自也是募兵的最佳人選。

這一次……不再只招募軍戶,而是精挑細選,且給予的俸祿不低,出去做工,大抵也只是這個工錢。

不只如此,對於那些居於偏僻之地的男丁而言,這個薪俸,吸引力自是更大一些。

很快,源源不斷的兵源,開始入京。

兵部這裏,也開始為所有的新丁造冊。

緊接著……王守仁便接到了一個命令,他毫無意外的被任命為第一軍都指揮。

這位王伯安先生,可謂是允文允武,是一塊好鋼,總是用在了刀刃上。

從一屆文官,成了地位較為低下的武官,一般人大抵會心有不甘,而王守仁自是一直都不是普通人,沒有任何的怨言,二話不說就背了包袱,先行進入空蕩蕩的軍營中,算是赴任了。

方繼藩又不禁感慨,王守仁是弟子之中,最有良心的那一個啊!

到了開春,新丁們悉數集結,隨即……王守仁便按著方法,進行操練。

他需擬定出一個能夠推廣的練兵之法。

用不了多久,一個王守仁的章程便送到了禦前。

弘治皇帝特意的召了諸臣進行討論。

此時,萬物復蘇,而弘治皇帝的頭上,已是滿頭銀發,他顯得蒼老了許多,對於這常備軍的建立,他顯得憂心忡忡。

而太子朱厚照和方繼藩二人,則是躊躇滿志,與老皇帝相比,他們顯得更加精幹。

劉健等人自也是俱在。

這些日子,兵部幾乎如流水一般的花銀子,對第一軍可謂是有求必應。

弘治皇帝看了兵部所靡費的錢糧,都不禁乍舌……

這太花銀子了,以至於弘治皇帝都忍不住懷疑自己養的不是兵,而是五千個大爺。

蕭敬拿著王守仁的奏疏,念過之後,所有人都沉默下來。

王守仁所提出來的新軍主張在於,練兵之道,不在於主官,軍中的強弱,主帥的意義不大,而在於,軍中需培養出一批精幹的低級武官以及骨幹老兵,這些人,方才是一支軍馬維持戰鬥力的保證,因此,保障低級武官以及老兵,乃是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練兵的紀要之中,格外的提倡骨幹的作用。

要讓軍隊做到令行禁止,除了後勤保障,可使官兵無憂之外,便是一套絕對需遵守的操練和軍法體系。

當然……這一個章程裏頭,其實說穿了,還是要銀子。

弘治皇帝聽著微微皺眉,視線一轉,看向了馬文升:“馬卿家意下如何?”

馬文升便道:“陛下,王指揮允文允武,臣沒有聽出什麽毛病。不過……他提議的士兵等級制,將士兵分為三等,其中最值得商榷的,還是老兵的薪俸,老臣覺得,是不是太多了?還有低級武官……這些七品,八品,九品武官,其薪俸……”

“父皇。”朱厚照道:“將士們日夜操練,何等的辛苦,且軍法嚴厲,若是不能讓他們後顧無憂,又如何讓他們安分操練,以備不時之需。兒臣以為,這是最穩妥的章程,兒臣是帶過兵的人,深知將士們的苦處,可朝廷卻在這上頭錙銖必較,難免會使人寒心。”

弘治皇帝無奈的看了朱厚照一眼,心裏悶悶的疼呢,這孩子,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

“此事……再行商榷吧。”弘治皇帝所說心疼銀子,卻還是決心再看看,且看看第一軍,是否能有所成效。

馬文升見狀,突然道:“陛下,臣還有一事要奏。”

“嗯?”弘治皇帝看向馬文升。

馬文升道:“臣前些日子,委派人前往蔚州衛巡營,卻發現這蔚州衛軍紀森然,行伍嚴整,其指揮江彬倔強勇悍,蔚州衛上下,以敢戰為榮,當初……他們曾參與對韃靼人的戰鬥,屢屢有功,現如今,依舊還鎮守蔚州,上下將士,堪稱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