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9章 豐功偉業(第2/2頁)

劉健捋須,他很清楚,新皇登基了,自己現在不過是內閣看守,名為首輔大學士,可再過幾年,等新皇帝漸漸的熟悉了軍政,自己也該告老還鄉了。

而接替自己的人,不出意外,就在眼前,李東陽有可能,他還比較年輕,也有資歷。

方繼藩更熱門,哪怕是李東陽暫時的過度幾年,方繼藩也遲早會成為首輔大學士的。

劉健道:“陛下打算修鐵路?繼藩,會不會太急了?”

方繼藩自是早就準備好了說辭:“百姓們困苦,不修通鐵路,便永遠困在一隅之地,依舊會貧苦下去,陛下心念百姓,這鐵路修起來不是太急,而是天下百姓,日夜相盼,已是太慢了。”

劉健點頭,嘆道:“也不是沒有道理,當今陛下,有大志氣,雖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可該辦的事不能不辦,保定巡撫楊一清,就曾上奏,俱言鐵路的好處,還搜集了許多保定府的童謠,都是說鐵路通了,百姓們日子便好過了的,繼藩此言也不算過份。銀子……籌措好了嘛?”

提到這個最終點的問題,方繼藩就中氣十足的道:“都已籌措了。”

劉健更是松了口氣,他本是凝結成冰山的臉上,頓時開始如初雪一般的漸漸融化,直至煥發出春意盎然的笑意:“這樣就好,這樣就好,修鐵路乃是大事,花費如此多的錢糧,一個不慎,可是要動搖國本的,可若是成了,這天下大治也就不遠了,此事,老夫與賓之思來想去,還得繼藩你來總攬,有了功勞,也是你的。”

方繼藩就道:“哪裏,哪裏,都是大家夥兒的功勞。”

他面上樂開了花,誰都曉得,鐵路通了,將意味著什麽,可能尋常的百姓,尤其是在京師之外的,他們對此陌生而無知,可坐在此的,都清楚,這鐵路比之京杭大運河,影響更大,如此功勞,他方繼藩當然要摘走,畢竟方家也是出了錢的。

劉健和李東陽對此並不反對,這令方繼藩可以輕松許多了,因為一旦反對,朝中難免又要起爭議!

現自好了,得到了內閣的全票支持,那麽……接下來的事,都可水到渠成。

……

有了銀子,接下來要做的事還有許多,除了勘探和設計線路之外,還需進行造價預算,采購,招募數不清的匠人和勞力,預備動工,各個作坊都已開工,開始鍛造鐵軌,枕木也已開始進行制造。

其實修鐵路,其實就是在地上鋪鐵,最簡單不過的事,這就如所有的能源利用,無論是電力還是核能,又或者是蒸汽,本質就是燒開水一樣。

可原理很簡單,要修建起來……卻是難上加難,它需要數百個各種作坊支持,需要一群優秀的匠人,需要一群懂得工程原理的工程師,更需要籌措數不清的資金,需要大量的土地,而這些……整個天下,現今,也只有大明擁有如此的條件。

這二十年來,方繼藩在此播下了種子,種子開花結果,最後瓜熟落地,蹦出一個葫蘆娃,啊,不,是最終有了今日的成果。

大量的設計,已經開始。

許多的匠人,也開始抽調,這些都是西山建業的骨幹。

可此時,在這鐵路局外頭,卻總有兩個人探頭探腦。

偏偏,對於這兩個不速之客,誰也奈何不了他們,因為對方乃是皇親國戚。

壽寧侯和建昌伯每日都來,可謂風雨無阻,這都是他們的銀子啊,真金白銀,幾千個錦衣衛,搬了一天一夜!

他們自是抱頭痛哭過,可擦幹了淚,又覺得……無論如何,自己的銀子只是即將變成鐵路,總沒有被狗皇帝搶了去。

這路是他們的!

他們是路的小半部分的主人。

有了這個念頭,他們便成日來過問這鐵路開修的事。

兩兄弟抱著工程造價的書,每日在讀,還向人討教會計之法,站在一群工程師後頭,瞎學著不同地形的技術難題,當然……他們更關心的乃是人手。

常威提出了大膽的設想,利用勘測方面的技術,所有鐵路,在各段同時修建,最後再將其連接起來,如此,便可節省大量的時間,可一旦如此修建,就意味著,天下各處,幾乎同時動工,所需的匠人和勞力是驚人的,鐵路局預計需匠人十萬,勞力百萬,同時各段的工程學員,將達兩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