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三位使者!(第2/3頁)

舉目四望之下,就盯上了金牛道五萬精銳守軍,以及張任、黃權、劉巴等能征善戰的將領,希望這支人馬南下,能阻擋劉備軍的進攻!

不過嗎,劉璋活著時候,對寒門將領們無甚恩德,如今人都死翹翹了,更加無法號令這些兵馬了,就算軍令送到了劍門關,只怕一兵一卒也不會南下!

於是有人出主意,把在家養傷的王累請了出來,做使者前往劍門關,希望用他忠義的精神,感染這些寒門將領們,進而出兵救援成都!

另外嗎,劉循、劉闡一武一文,頗有才能不假,一心為父復仇也是真,可二人同樣野心勃勃,盯上了益州牧的位子,自從回到成都之後,二人明爭暗鬥,爭吵不斷!

成都的文武群臣,也分裂成了兩大派,各支持一位公子上位,結果爭吵了近一個月,也沒推舉出繼承人,反而內部矛盾越來越大,好幾次差點刀兵相見呢!

要想坐上益州牧,必須有軍隊支持,劉家兩兄弟的目光,也盯上了金牛道的五萬精銳,全想抓在自己手中,又都不放心對方,這才出現了一封書信,兩個署名的情況!

“救援成都城,末將們義不容辭,不過曹軍步步進逼霞萌關,亦有大舉南下之意,金牛道只有五萬人馬,防守已經很吃力了,抽調兵力又談何容易?

不如這樣吧,別駕大人在劍門關休息幾天,末將們想想辦法,好歹抽調出一些兵力,去解成都城之圍,為先州牧大人復仇雪恨!”

…………

“如此再好不過了,還望幾位將軍行動快些,須知救兵如救火呀!”

張任、劉巴、黃權互遞眼神,讓人把王累擡下去休息,表面上信誓旦旦的,要盡快抽調兵馬南下,實則心中冷笑不止!

劉璋身亡之後,如果二子和睦,協力死守成都城,或許還能苟延殘喘一陣子,如今卻勾心鬥角、爭權奪勢,滅亡之期恐怕不遠了。

至於成都的士族官員們,恐怕早就圖謀後路了,誰又肯拼死守城呢,‘對天盟誓、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的鬼話,也就騙騙王累這樣的忠厚人!

孟子說過: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劉氏父子對巴蜀寒門無恩,士族集團更是百般欺淩羞辱,張任等人豈會出兵救援,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

不過張任等人的妻兒老小,都住在成都城內,書信中說好好安置,其實變相的做了人質,因此他們不敢直接抗命,只好是虛與委蛇、拖延時間,隨著局勢發現再做決定了!

“成都只怕守不住了,咱們何時舉事,換上曹軍的旗號?”

“不急,大耳賊也派人來了,咱們先見見使者再說!”

“咱們不是商議好了,帶兵歸順蕭大司馬,見大耳賊的使者做什麽,一刀宰了豈不省事?”

…………

最近一段時間,張任等人私下商議多次,巴蜀集團的滅亡,已經成了必然之事,他們這些人不願做殉葬品,前途又在何方呢?

只有另投明主了,選擇目標有兩個,一是北上降曹,二是東進降劉!

之前張松分析過,劉備進川之後,必然倚仗巴蜀士族,寒門子弟的日子會更苦;而劉備的確這樣做的,在江州大會巴郡士族,還締結了聯姻同盟呢!

加之劉璋死在江州城,與劉備有無法擺脫的幹系,如果歸降過去,難免背上‘賣主求榮’的罵名,張任等人不願被人戳脊梁骨,因此降劉這條路走不通!

不降劉,則降曹,而最近一段時間,蕭逸多次派來使者,態度誠懇,條件優厚,讓張任等人頗為心動,已經定下了歸順的決心!

“急什麽,先見見大耳賊的使者,言語間好好試探一番,若能探出一些機密事,再轉告給蕭大司馬,豈不是大功一件嗎?”

“大都督言之有理,要是能設個計策,狠狠的坑大耳賊一把,既為先州牧大人報了仇,又在大司馬面前立了功,那就兩全其美了!”

張任不但武藝高強,頭腦也頗為靈活,一番話說出來,周圍幾人頻頻點頭,認為這是一條好計策!

不過有些話,張任沒全說出來,就是想‘貨比三家’,為自己以及五萬將士、得到更多的利益,人都是有私心的,這也是很正常之事!

另外嗎,張任最為擔心的,還是留在成都的妻兒老小,不把這些人質救出來,就像是脖子上栓了鐵索,難以自由的活動呀!

“鵬兒何在?”

“徒兒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