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貪狼決鬥鳳雛!(五)(第2/3頁)

看過了效忠書、布防圖,蕭逸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既是天助自己,更是自助自己,早在八年前,烏林撤退戰之中,自己就生擒了劉封一次!

卻沒有殺了他,而是巧施反間計,又故意放他逃走了,正是有了當初的因,才有了今日的果,所以說戰爭中沒有僥幸,只有深謀遠慮!

當然了,劉備扶植親子,鏟除義子的心態,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凡他對劉封好一點點,後者也不會生出叛逆之心了。

不過控制了巴中城,還不足以脫離險境,要想順利回到漢中,還要對付米倉道的守軍,以及後面的追兵……

“告訴吳質,帶領隊伍渡過巴水,把巴中城包圍住,要圍而不打、日夜騷擾,一定要把聲勢做起來!

不過渡河之前,收集西岸所有船只,集中起來全部燒掉,還有方圓百裏之內的樹林、竹林、房屋統統燒光,一塊木片也不準剩下!

隊伍過河之後,派人向後營傳消息,就說龐統率領二十萬人馬,三天之後殺到巴中城下,讓後營做好以死相拼,血濺巴水的準備!

再派人偷偷的進城,把計劃告訴你們大師兄,讓他一定盯緊了劉封,以免這小子中途變卦,若有變故,立下殺手,千萬不要心慈手軟!”

……

“諾!”

根據天時地利、形勢變化,蕭逸摩擦著小黑臉,很快構思出一個大計劃,一個能反敗為勝的大計劃!

不過這個計劃嗎,陰險了一點、缺德了一點、也狠辣了一點,還需要一點點的原材料!

……………

“踏平巴中!--踏平巴中!--咚!咚!”

一聲令下如山倒,在震天的呐喊聲中,數十萬難民跨過了巴水,把巴中城團團圍困住了,而後按照蕭逸吩咐的,圍而不攻,只是騷擾!

西岸的大火也燃燒起來了,烈焰沖天,濃煙滾滾,把半邊天空都遮蓋住了,船只、小舟、木筏、樹林、竹林全都化成了灰燼,大地都烤的幹裂了,估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巴水西岸都見不到植被了。

另一邊,劉封在鄧艾的授意下,一連發出了兩封求援信:

一封是給嚴顏的,稱巴中城被圍困,賊兵日夜攻城不止,守城將士死傷慘重,漸有不支之勢,請老將軍率本部兵馬火速來援!

另一封是給龐統的,言辭就大為不同了,說難民們渡過巴水之後,已經是精疲力竭、糧草耗盡,其成員紛紛四散奔逃,一日夜逃走數千人之多!

自己的兩萬五千人馬,牢牢守住了城池,難民們休想越雷池一步,而且在交戰過程中,隱見賊兵隊伍之中,有金狼頭大纛旗閃動,且有一人縱馬馳騁,督促難民們奮力死戰……

兩封截然不同的書信,一封是引蛇出洞,另一封則是示敵以弱!

…………………………

“駕!--噠!噠!”

蕭逸帶著心腹人也過河了,卻沒有到巴中城下,而是一路向北而去,也不是要逃之夭夭,要完成自己的大計劃,還需要一樣重要道具--井鹽!

原來巴蜀位置偏僻、遠離大海,吃鹽一直是個大難題,一石粗糙的海鹽粒子,就算混上半數沙子,只要從沿海販賣到了巴蜀,都能獲得幾十倍,乃至上百倍的暴利!

豪門大戶,還能勉強承受的住,貧苦百姓們就不行了,吃不起高價海鹽,只能飲獸血補充鹽分,或者像野獸們一樣,舔食雜質很多的巖鹽,其中滋味,苦不堪言,對身體更是傷害極大,須發皆白者不計其數,佝僂無力者比比皆是!

直到漢初之時,有巴蜀百姓挖掘深井,結果不見清水,反出鹵水,經過過濾、熬煮之後,從中提煉出了食鹽,解決了巴蜀百姓的吃鹽問題,這就是井鹽了!

原來古老的地質時期,巴蜀盆地曾經是一片海洋,由於地殼運動,四周山脈隆起,中間成為盆地,困在裏邊的海水,經過億萬年的持續蒸發,鹽分大量的沉澱,又與地下水混合,形成一個巨大的鹵水層!

而鹵水熬煮出的井鹽,質地潔白,細膩如沙,口感更在海鹽之上呢,與蜀錦一起成為巴蜀兩大支柱產業,每年賺取無數的錢財呢!

直到蕭逸主政徐州,從粗糙的海鹽裏面,提煉出了上等精鹽,以巨大的產量,便宜的價格,取代了井鹽龍頭老大的位置,不過在巴蜀地區,仍有很多地方挖井取鹽,產量也是年年攀升!

“哈哈,找到了,就是這個地方,真是天助我也!”

閑言少敘,書歸正傳,蕭逸帶隊一路向北,奔馳出了四十余裏,終於找到了一座山谷,谷口還有兩個大字--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