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曹熊篡位!(第2/2頁)

不過群臣現在關心的是,皇帝什麽時候死的,死前是否留下遺詔,又由那位皇子繼承大業,這關系到大魏帝國的未來,以及大家的榮華富貴啊!

“諸位暫且止住哭聲,聆聽行皇帝遺詔!”

大司徒王朗上前一步,從懷中取出遺詔,當眾宣讀起來!

“昔日漢室傾頹,天下大亂,內有諸侯互相攻伐,外有蠻夷犯疆擾土,以至田園盡毀,十室九空,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我太祖武皇帝,內平諸侯,外禦蠻夷,上承天命,下撫黎民,功德巍巍不在周文王之下,朕承蒙蔭蔽,應天合人,法堯禪舜,以魏代漢,至今五年有余矣!

朕自登基以來,勵精圖治,夙夜憂勤,心系天下蒼生福祉,不敢有絲毫懈怠之意,深恐不克負荷,以傷太祖武皇帝之明也!

大軍南征以來,朕日夜操勞,偶染風寒,後覺病體沉重,殆不自濟,恐不久於人世也,而朕之諸子年幼,尚無治國理政之能,江山社稷,托付何人?

幸有蕭懷王曹熊者,太祖嫡子,朕之胞弟,仁孝智勇,四海皆知,故立之為皇太弟,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大小臣工必當勉矢忠藎,佐理政務,使我大魏江山永固,社稷傳之於無窮也!

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

“大行皇帝遺詔已宣,文武群臣跪拜新君!”

“大行皇帝遺詔已宣,文武群臣速速跪拜新君!”

“爾等為何不跪?”

遺詔宣讀之後,華歆拿出一件五爪金龍袍,披在了曹熊的身上,示意群臣向新皇帝行禮,那知連喊了三次,大殿內竟沒一個人下跪的,氣氛瞬間尷尬緊張起來了!

不是群臣有意抗旨,而是遺詔內容太過震驚,也太讓人無法置信了。

上古之時,王位傳承比較混亂,比如商代三十王,兄終弟及者十四人,父死子繼者十二人,叔侄傳位者四人!

因為沒有明確的繼承制度,殷商皇族內部紛爭不斷,兄弟、叔侄為王位自相殘殺,最終導致了九世之亂,國力嚴重內耗,這也是商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西周建立之後,吸取殷商滅亡的教訓,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度: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沒有兒子的情況下,才會考慮立弟弟,或者立侄子!

周、秦、漢前後一千二百多年,嫡長子繼承制度已經深入人心了,因此得知皇帝駕崩的消息,大小官員們第一反應就是,嫡長子曹叡繼承皇位!

退一步說,就算曹丕不喜歡這個嫡長子,也該在其他八個兒子裏面,選一個中意的繼承皇位,絕沒有傳位弟弟的道理啊?

再退一步說,就算曹丕大公無私,真的傳位給弟弟了,也該先撤兵回洛陽,為大行皇帝發喪,而後聚集文武百官、皇親國戚,當眾宣讀遺詔,再舉行登基大典才對!

曹熊卻第一時間宣讀遺詔,還要在行宮中繼承皇位,這不但於禮不合,也著實讓人心生懷疑,皇帝到底怎麽死的,這份遺詔又是真的嗎?

“下官王觀以為,大行皇帝歸天,當先返回洛陽,舉行葬禮之後,再行商議繼位之事!”

“抗拒遺詔者--斬”

“諾!--噗通!”

侍郎王觀站了出來,那只話還沒說幾句呢,隨著司馬懿一聲呵斥,夏候稱手起劍落,王觀的人頭就飛了出去,屍身栽倒在大殿上,腔血噴的滿地都是!

“臣等參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武力的威懾下,大小群臣終於屈服了,跪拜山呼萬歲,不過殺戮可以達成目的,卻無法贏得人心!

…………

黃初五年-六月二十八日,曹熊在灌嬰城行宮之中,正式繼大魏皇帝之位,而後昭告軍民人等,改元承德,大赦天下!

為亡兄曹丕上謚號曰:‘文皇帝’,廟號:‘高祖!’

又加封王朗為太傅,華歆為太保,司馬懿為車騎將軍,一同協理軍政事務,其余大小官員各有封賞!

六月二十九日,曹熊下旨班師回朝,並召集豫、兗、徐、青、冀各州州牧,以及三品以上大員來見,然而奉詔者寥寥無幾,大多數人選擇了觀望!

七月初五日,皇帝駕崩、以及新君登基的消息送到了洛陽,朝野內外一片大嘩,文武群臣議論紛紛!

消息傳入後宮,卞太後承受不住連喪兩子(曹彰、曹丕)的打擊,口吐鮮血,病情加重,當晚逝世於宮中,享年六十歲!

臨終之時,卞太後留下遺言:‘子孫和睦,共守基業,若有糾紛,無愁裁之!’

一片紛亂之中,蕭逸又在做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