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遠探攔子馬,終別揚州夢

白溝河兩岸,茫茫水霧升起。

在這初春之際,河面上凍得結結實實,兩邊都不知道撒了多少的密探。

楊霖對於情報的執著,讓童貫頗為佩服,畢竟是個文人出身,做事就是精細。

在這白溝河一帶,不知道有多少的萬歲營探子,而且這些人的位置,楊霖也都大大方方告訴了童貫,免得發生誤傷。

童貫心懷激蕩,縱馬而行,渾然不知自己的行蹤,已經被告知了遼人。

遠探攔子馬,是契丹兵制中的斥候,遼軍每出征,必將諸軍兵馬分為護駕軍、先鋒軍和遠探攔子馬三部分,各設將領統率。

其中選慓悍者數十人至萬人組成遠探部隊,深入敵區,探聽敵軍虛實,以保證大軍順利前進。

白溝河一帶是連綿丘陵,極易隱匿行蹤,童貫也不疑有它,這種地形說是提前埋伏,根本不可能。

幾百騎護著童貫,浩浩蕩蕩經行此處,突然遠處傳來一聲刺耳的尖叫。

眾人連忙勒停戰馬,遠遠看去,卻原來是一只雄壯的白鷹刺空而起。

有個小將臉色一凝,上前道:“父帥,此地無緣無故,怎麽會有白鷹沖天,不是吉兆。更有那楊霖如此奸猾,不如不去。”

童貫撚須笑道:“某取幽燕,乃是天賜良機,豈可瞻前顧後。

楊霖雖然奸猾,在朝中蠻橫跋扈,欺上瞞下,憑借的也不過是陛下的寵信。所以他敢害別人,卻不敢害某童貫,嘿,這小子剛進汴梁,還是某介紹給官家知道他的名字。”

眾人聽完,心下稍定,童貫一聲令下,眾人繼續縱馬前進。

直通到白溝河的官道在丘陵當中蜿蜒曲折,藏在視線不可見之處。山上樹影憧憧,密密麻麻。宋遼對峙百余年,河北前線,除了幾條道路,其他的地方樹木不能砍伐,河道任其泛濫,就是為了防止遼人騎兵馳突的。

這裏是到河間府最近的一條小路,是楊霖到了之後,派人開辟出來的。

河東沿線被楊霖砍出一條道路來,這裏卻是剛剛開始,在周圍還未砍去的參天樹木上,此時正潛伏者無數的遠探攔子馬精銳。

他們手持著弓箭,緊盯著這條不算寬闊的小路,就在昨夜摸了過來,伺機而動。

雖然不知道上面的將官怎麽知道今天有人經過,但是服從命令是遠探攔子馬的特性,這些斥候動輒就要冒死來到敵後,從來不會有人對接到的命令追根究底。

更有很多人,在樹上拿著黑乎乎的槍筒,類似後世的火箭筒。

大宋對火器比較重視,北宋剛剛建立時,當局便設立了“火藥作”,開封府更是火器制造重鎮。舉凡軍事重鎮,譬如江南東路之建康府、荊湖北路之江陵府等等,皆設有這類生產工場。其用度十分浩大,根據《宋會要·食貨》記載,為生產火藥,宋神宗時,當局一次就“募商人於日本國市硫黃五十萬斤”,“每十萬斤為一綱”,自明州押送開封府。

這產量放在古代,可謂是相當驚人了,比六百年以後的滿清還多數十倍。

宋朝的火藥兵器,大致可分為燃燒性、爆炸性和管形火器三類。其中前兩類都是需要與拋射類的弓弩或拋石機相結合,利用它們拋射出去或直接燒傷或爆炸打擊敵人。而管形火器,就更接近現代火器了。

宋神宗時,為布防熙州、河州,宋廷一次就由開封府送去包括神臂火箭十萬支、火藥弓箭二萬支、火藥火炮箭二千支在內的大批火器,占所有弓弩箭的一成以上。

盡管大宋處心積慮防止火器落到與之對峙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手中,為此先後采取技術封鎖與原料:硫黃、焰硝壟斷的辦法,仍未能避免契丹、西夏、金以及蒙古相繼掌握火器技術。

大遼也早早地竊取到宋人的“火球火藥方”“蒺藜火球火藥方”“毒藥煙球火藥方”。

“毒藥煙球”爆炸後球內毒劑發煙起類似毒氣彈的作用;“蒺藜火球”是利用爆炸的強大推力,把球內的鐵蒺藜撒放開來,借以殺傷敵人;至於“火炮火藥法”則主要是爆炸後起燃燒作用。

而好巧不巧的,整個契丹的火器制作,都是在燕京完成的。

這些火藥和火器,自然而然地就歸屬到耶律淳手中。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樹上的契丹遠攔子都緊張起來,等待著獵物靠近這片埋伏之地。

前面的人馬他們渾然不管,就盯著隊伍中,搜尋著他們的獵物。

終於,一群人簇擁著的童貫趕來,他的衣著屬實現眼了些,這些燕地契丹遠攔子,對於大宋的將官服飾熟悉的很,童貫身上穿著禦賜的袍服,更顯尊貴。

等到他們靠近,箭雨刷刷落下。童貫和他的親兵,只能聽見一片弓弦顫抖的聲音傳來,羽箭嗖嗖,朝著自己人身上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