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圍店

李遇春等若是等若朝堂被貶到地方的臣子,前幾個月就是在天成,陽和、蔚州、靈丘等各地奔波,往最南的靈丘有三百多裏,往最西的鎮虜也有一百多裏,往陽和也有百余裏,這些地方的田畝加起來有五百來萬畝,他這幾個月時間均是跑了好幾次,幾乎每一日都在路上,年後和裕升大批出糧之後銀錢開始湊手,後來帳局生意開張,每日銀子更是滾滾而至,張瀚那邊手中有銀子,每日均批銀叫鏢師帶來,後來在天成和陽和鎮虜蔚州四城均設了分局,取用銀子更加方便,李遇春在每個縣和衛城所城都設了收糧點,還有幾個地處要道的較大的鎮子也設了,共有二十來個點,每個點有兩到三人,租用了庫房,在五月過後開始大量收糧,每日收的糧由和裕升的騾馬行網點運送到新平堡,這十來天他已經收了十一萬石,預計到七月麥收和夏稅開始時,在這些地方可以收到五十萬以上……這還是因為天時不好,各地均在減產的原因,若是豐年時,光是這些地方,一年收的麥子和雜糧,最少也能有三百萬石的數字。

當然這麽多糧食不可能由和裕升一家全吃下來,按李遇春的估算,如果這樣持續的收下去,遲早也能吃下來四到五成,少的那近一半是別家糧店自己的田或是大田主的出產,那些人都要囤積糧食用來在春荒時高價出售,就算和裕升出價不低,也不會讓所有人都選擇和裕升一家……在大同一隅之地,能收到這麽多糧食,已經算是難能可貴。

主要原因還是從陽和到天成,再到鎮虜,有相當多的平原地帶,沿著洋河流域和支流也有不少水田,這大大增加了這些地方的平均畝產,若是往晉北殺胡口一帶山地多而平地少的地方,恐怕就沒有這麽樂觀了。

特別是這些年缺水,在一些以旱田為主的地域,農民的收獲僅能糊口,這些地方的百姓得勒緊褲帶完糧納稅,負擔很重,有限的糧食要配合野菜用來飽腹,除了必須出售和交納的稅糧外,多一粒也不會賣,收糧自然是很難。

李遇春下一步很想往宣大去,那裏河流要多些,平原也多,只要稍微用些心,糧食最少比山西要容易收些。

可是現在一切打算均已經成空,李遇春很是茫然,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麽辦?

這一次的事件,已經很明顯是有強大實力背景的大人物在後頭撐腰,不然的話,一個掌印指揮加幾個糧商,根本不可能敢出手對付和裕升這樣實力的商號。

雖然相比範家那樣的巨商還有差距,但在規模上已經相差不遠,在帳局和鏢師力量上,和裕升已經超過範家了。

“又有人來鬧事了。”

外邊傳來一陣嘈雜聲響,李遇春面色難看,楊秋也站起身來,罵罵咧咧的道:“若是在新平堡,打不死這些狗日的。”

和裕升在天成衛城的分店規模不小,畢竟這裏是衛城,面積就比新平堡還大的多,方廣在六裏到七裏左右,雖然大同這裏沒有軍民千戶所,但各衛均是實土衛所,治下不僅有軍戶也有民籍百姓,地方也還算富裕,衛城人口大約有十幾萬人,在西邊這裏算是大型衛城,越往西去,衛所的人口就越少,當然往西北各地的百姓人口也要少的多。

分店騾馬店和糧店還有帳局均在一處,買下五座大院連在一處,也有一百來間屋子,占地不比新平堡的少什麽。

帳局就在各店中間,雖然存銀不是很多,規模也是和新平堡相似,青磚砌成的大屋,不開窗只留門,戒備十分森嚴。

如果沒有這般規模和氣象,也不會有越來越多的商人信任,敢將銀子和貨物交給和裕升來轉運存兌。

糧店則是在最外圍,有近一半的大屋,做了防潮處理,可以存三十來萬石糧,加上鎮虜和陽和各處分店,存糧在百萬以上。

這些都是張瀚當家作主置辦下來的,也是大手筆,叫李遇春吃驚之余,倍感佩服。

現在外頭吵吵嚷嚷的就是些來賣糧的農民,也有一些底層的小糧商,到處收糧,用騾馬背駝著賣,這幾日停了收糧,每日均有不少人聚集在外,大罵和裕升沒有信譽,李遇春知道,這裏頭多半是賣糧不成生氣的,也有小半是那些看笑話的,甚至是存心來挑唆生事的。

和裕升的收糧價在五錢一石,相比這幾年的災荒減產,糧價騰貴的現狀,這個價格是絕對的良心價,其余的大糧商,包括範家的分店在內,仍然是三錢一石,最多是一兩銀三石的老價格來收,價格相差這麽多,自然賣者如雲。

店外一亂,李遇春和楊秋兩人都坐不住了,今日的人仿佛來的格外多些,店外人山人海,一眼看去幾乎有近千人之多,這麽多人當然不會全是來賣糧的,看熱鬧的怕是更多些,店外多是推著雞公車的農民,車上多是兩石到三石的糧食,這些百姓來賣糧多半是要預備納稅,賣的糧估計正好夠納稅的,如果糧價低了一半,這些農民就得多賣一倍的糧才夠完納夏稅,過幾個月還有數額更高的秋稅,同時還有不少佃農還得給田主交納近一半的田租,負擔委實很重,不要說和裕升這裏糧價高出兩錢,就算只高兩分銀子,怕也有不少人會推著小車奔走幾十裏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