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激流(第2/2頁)

張瀚道:“當然沒有人有興趣,也不知道怎麽做這樣的事……”

“對嘍……”孔敏行嘆道:“私下裏恩師和我都見過一些人,提起這樣的事,工部也好,戶部也好,各人都是瞠目結舌,無言以對,有人建議先上奏,然後內閣牽頭,召工、戶二部的堂官商量,再決定怎麽辦,想想黃河的河工都能被戶部一拖多年,這鑄幣的事,又有誰會真放在心上,我們師徒,也只能頹然作罷了。”

明末時,西風東漸,大明還是天朝上國,從全方位的體量來說仍然是不折不扣的超級大國,但在很多細微之處,已經開始落後於文藝復興後的歐洲,從軍事體系到軍事學說,到鑄炮造槍,到遠洋航行能力,到開拓精神,從科學理論到體系也是全面落後了。

就拿鑄幣這事來說,當然是毫無疑問的好事,然而大明的官僚體系已經大而無當,失去任何接納新生事務的可能,特別是鑄幣不比仿造幾門大炮,鑄炮短期內就能看的到功效,而鑄幣不僅是一個金幣的問題,涉及到金銀管制,收集,鑄造,使用等等,光是想一想就頭大如鬥,當大明的官,不貪不撈一年才幾十兩銀子的俸祿,有那閑空和三五好友喝上兩杯,或是去逛逛古董店不是更加舒服?

想也不必多想,孔敏行師徒的建言,必定是徒勞無功。

張瀚不動聲色的道:“大明並不禁私鑄銀兩,既然如此,我和裕升就開這個先河好了……”

孔敏行毫不客氣的道:“恐怕你也是對鑄幣的收入,還有此後的帳局錢息特別感興趣吧!”

張瀚被說中了最深的心思,頗有些尷尬的微笑起來。

錢息在這個時代是很難叫常人理解的,就是鑄幣,在外人看來,收銀鑄幣,然後再兌換出去,做這樣的事肯定有損耗,結果卻還大有賺頭?

當然是大有賺頭,鑄幣的損耗十分有限,而摻兌的部份就是利潤很大,另外在重量上也會稍有差別,當然差別是隨著銀幣發行越來越多,可以越來越大,然後鑄幣定然帶來帳局的融資量大為增長,隨後的錢息利潤也是大的驚人。

孔敏行道:“文瀾是打算鑄銀幣?”

張瀚點頭道:“只能鑄銀幣了,黃金,我這裏儲備也不足支撐,銅,更是戰略物資,鑄炮還怕不夠用,叫我四處搜羅,暫時也無處設法。”

中國的金儲量經過兩千年的開采,易采的金礦已經開采的差不多,經過蒙元之後,兩千年的財富幾乎被掠奪一空,明初之所以采取了保守的經濟政策,同時又發行寶鈔,也是因為貴重金屬的儲備一掃而空,明太祖不得已而為之。至於銅,大明現在掌握的地方銅儲量極低,而且多半不易開采,明初時用銅就是依賴緬甸等國進貢,雲南的銅礦一直到明末清初才被發覺意義,到清中期才大量開采。

倒是白銀,一直大量湧入,固然銀本位的問題很大,但如果要改變的話問題更大,鑄造大量銀幣,在未來很長時間采用銀本位,這也是張瀚經過很長時間思考的結果。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鑄幣會推動帳局,就會和生鐵和鐵器生意一樣,成為和裕升的有自己核心的生意,利潤滾滾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