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斷流

張慎言喟嘆一聲,說道:“鄭巡撫上奏說是拓地百裏,朝廷為之欣喜,不過並沒有太當回事,招募一些流民出口屯墾,亦是無人想到是這般規模。如果學生為此上奏,朝廷必定又起紛爭,老實說,學生沒有出口去親眼看,也不好說他們隱瞞事實。”

張慎言和洪承疇並不是傻子,他們在新平堡這裏住了三天,借口是張慎言身體不適,在此休養,其實就是在觀察沖口這邊的情形,結果不僅發覺了大量百姓拖家帶口的出沖口,還發覺了新平堡地方的異常。

官府的作用幾乎忽略不計,在組織百姓出口方面洪承疇和張慎言只看到和裕升的人,那些穿著青色吏袍的和裕升中人肯定不是官府的人,然而這些人組織能力之強,叫洪、張二人感覺就是一群進士出身的官員,或是積年的老吏才有的水平。

和裕升在沿途有登車的車站,人們憑著木制的對牌上車,核對好人員籍貫姓名後車子裝滿額定人數就出發,另外在道邊有茶水和食物供給,還有醫療點,頭疼腦熱什麽的可以隨時醫治,也並不收費。

每隔一段時間,就可以看到一小隊騎兵或步兵與出口的人流一起向北方行進,這些士兵都是氣質雄壯,身上鎧甲堅實,手中兵器明顯制作精良,更難得的是每個士兵臉上都有昂揚奮發之氣,他們在百姓兩側,明顯負擔著保護的責任,在普通人隨著人流步出長城之後,難免都會有心慌意亂的感覺,而有了士兵的保護之後,想必百姓的心情會安定很多,也能杜絕被意外傷害,比如零星的馬賊,或是狼群一類。

除了這些,在好幾個沖口外都有桌椅,青袍吏員們端坐執筆,不停的記錄出沖口的人員名單,似乎是在做核對工作,洪承疇注意到幾乎每個吏員都能熟練的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在文案上頭沒有任何困難,這也是很叫人驚奇的事,而更叫他驚奇的就是每個點都有士兵在幫手,那些士兵也能執筆而寫,並且翻錄档案核對人員姓名,一兩個士兵識字還不算奇怪,可這幾天在洪承疇眼裏,最少臨時抽調了幾百個士兵,卻是人人都能書寫閱讀,這就叫人感覺十分驚奇,甚至是有一種詭異的感覺了!

大明的識字率肯定沒有明確的統計記錄,不過後人估算是在百分之五左右,由於中國人重視教育,識字的人總會贏得幾分尊重,如果能熟讀書籍,能書能寫,就算不是童生秀才也就很難得,很多窮人家把子弟送到商行當學徒,所求的不過就是能書寫和計算而已。

想到這裏,洪承疇輕笑一聲,說道:“這一次學生也真是長了見識,沒想到一個商人,能將地方經營到如此模樣。”

張慎言大為皺眉,半晌過後才輕聲道:“只盼他真如自己奏對中所說,書香門庭,世代忠良,絕不會有異志。否則的話,以我看會比現在的奢、安之亂還要厲害的多!”

奢安之亂已經鬧了很久,叛軍一攻成都,再攻貴陽,都是兩省的省會,可想而知叛軍起事之初給地方帶來多大的擾亂,現在南方明軍才剛開始調集,以大明地方官員和明軍的效率,還不知道要幾年才能平安下來,而以張慎言的評價,張瀚的實力恐怕還在奢家和安家這兩個千年的土司世家之上,一旦生亂,恐怕要禍及整個西北和北方了。

“學生見解亦是如此。”洪承疇低聲道:“朝廷派學生和老先生前來,當然不是要逼反張瀚,而是要鎮之以靜,變有事為無事,若能成功,則國家多一良臣和良將,北邊有張瀚這類人防備,北虜套寇均無計可失,現在朝廷南有奢安之亂,東邊則有建虜為患,實在也不能再生事端了。”

張慎言隨身帶著有信,是他臨離京時叫徐光啟手書,上面是左光鬥在天津屯田需要助手之事,孔敏行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農學專家,主要是這兩年來孔敏行在大同做出了很多實績,名聲因此遠揚至京師,現在朝廷因為有百萬以上的遼東難民流離失所,對地方和朝廷都是極大的負擔,因此左光鬥和張慎言等人暢言在天津一帶屯田,後世的天津是特大城市之一,在此時卻只是一個普通的港口,而且因為多年沒有經營,一直不曾設立地方官府,天津一帶地廣人稀,加上京郊的一些土地,安排一部分遼東難民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仔細想了一想,張慎言感覺自己還是為了孔敏行好,安插遼東難民,並且大規模屯田墾植這是朝廷層面都支持的事,主持其事的是東林黨的實力派人物左光鬥,孔敏行如果入了左光鬥的法眼,又做出實績來,以舉人身份幾年內升任四品或五品的地方正印官也不是難事,放著正途不走,在這裏替一個商人和武臣操持屯田的事,大好前程也耽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