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禮炮

張學曾微微點頭,誰能想到,多年前隨意為之的一樁小事,也是張學曾的本性使然,居然就會發生這麽大的變化,整個蒲州的張氏宗族,李莊,新平堡,靈丘,天成衛,乃至大半個大同和草原,居然都因為當年的一個少年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說起來。”周逢吉看張學曾有些感傷,換了個話題道:“不是說這裏全是棉田?”

“棉田應該拋荒了。”張學曾道:“有一些地種糧食,一些地輪耕,休養地力,有一些明年繼續種棉花。我與文瀾每常有通信,倒是提起過這些事情來。”

“我們和裕升老店的二掌櫃老李,看到這麽多地,不知道該怎麽高興了。”

“你是說李遇春?”張學曾笑道:“他應該也會過來,不過他不會怎麽高興,而是應該想著明年怎麽開出更多的荒地來!”

“地塊輪換好啊。”周逢吉道:“咱們大同的地按說也該休耕輪種,作養地力,無奈辦不到,貧家小戶,佃十來畝,自家三五畝地,一家子吃食,黃榜白榜都要支應,休耕,不吃不喝,也得納皇糧啊。”

張學曾默默點頭,和裕升這邊的大量土地,除了核心棉田外,多半是休耕了,新開的地種了豆子或是苜蓿來作養地力,也有去年開少來的少量土地種了麥子,車隊不停向前,看到的地塊種植的作物也就漸有不同起來。

路邊的行人多半是穿著皮毛外翻的皮襖子,頭戴毛皮大帽,騎在馬上悠然經過,雖然天上落雪,不過也並沒有人作出畏畏縮縮的樣子,相反,人們的表情都很悠然,臉都是紅潤光滑,男子的臉都有些發胖的樣子。

有一個男子騎著馬,一男一女兩個娃娃坐在前頭,三人穿著厚厚的衣袍,身上落著淺淺的一層雪,父子三人說笑著拐進一個叉道口,那是一個小型的村落,和裕升的綜合雜貨店就在路口,外圍有較高的圍墻,正門在白天開著,一個女人站在大門前,正向著這三人微笑。

幾個老人背著糞筐,手裏拿著鐵鋤,正在路邊撿拾馬糞。他們撿的糞是用來肥村外的菜田,農田都是統一積肥和使用的,不需要百姓自己撿糞肥田。

幾個婦人帶著小孩,正在雜貨店裏購買雜貨,小孩在門前玩耍,婦人們也不著急,天色還早,地裏也沒啥活計,男子們在接受農兵訓練,一時半會也不會回家,沒有人急著回家做飯。

村口外有四十多個男子聚集在一起,草原上的地大多數是從大同招募的丁壯開墾的,先是只招募男子,月錢豐厚,後來軍司在各個聚集點興修房舍和蓋起了各種輔助設施,每幾十個小聚集點對應一個軍堡,軍堡內有大量的商行和各種鋪子,足夠滿足一般人的生活需要,商業漸漸發達,在這裏餉又拿的多,還可以用分期的辦法買房,很多百姓在大同住的就是草屋子,在這裏能住上青瓦房的屋子,正房三間,偏廂兩間,門房一間,六間房和一個小院落,足夠這些百姓把家安下來了。

然後就是輔兵們和戰兵開始在草原安家,他們多半住在軍堡區域最近的地方,平時也不必種地,但會自己開一些荒地來種菜,家人當然也接了過來。

到了這個時節,包括軍人在內,草原上固定居住的人數已經超過二十五萬人,這當然是連同原本的五萬人左右的板升地的漢人,原本的板升地並沒有放棄,已經有一些漢民被遷徙了回去,但大塊的菜田還是改成了棉田或是種正經的莊稼,漢人不是蒙古人,種菜是天生的種族天性,家家戶戶都有大量的地可以種菜,哪裏還需要專人來種?

二十五六萬人,說是不少,其實人們多半就是定居在眼前的這定居點裏,每個定居點都有屯長,一般由退伍的戰兵或是輔兵來擔任,平時按農政司的命令管理佃戶種地的事宜,雖然佃農們收成越多,自己分的就多,不會偷懶耍奸,但牧畜是公中所有,需要專人來喂養,一旦喂瘦了,農政司檢查不合格,整個村的人都會受罰,當然首當其沖的還是屯長。

在農閑時,屯長負責監督喂養牧畜,保管公用的農用器械,同時叫專人收集馬糞羊糞,積糞肥田,然後就是負責對村落裏的男子進行農兵軍事訓練。

在草原上的民夫原本都是壯年男子,這兩年也有相當多的民夫被挑入軍中,這也導致了大同一帶勞動力不足,後來就是用招募流民的辦法來緩解,後來人們安下家來,漸漸把妻兒和父母接來,這才又有了老人和婦人,孩童。

接受訓練的壯年男子們已經很熟悉自己手中的動作,他們練的是火銃陣列,軍司淘汰下來大量的老舊火銃,說是老舊,其實最多三四年左右,這些銃並不對外出售,現在的戰兵當然也不會買以前的舊式火銃,特別是用火繩的老式銃,更沒有人會拿錢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