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精簡

茅元儀不贊同孫承認宗的判斷,這些年他一直在關注和記,包括張瀚的行事軌跡,從一個山西新平堡普通的商人到如今的這種地步,其發展軌跡絕沒有外人想象的那麽簡單。

有超強的武力,並且有對武力和地盤的追求,這兩點來說已經是行王霸之事,哪裏和商人有什麽關連?

然而和記又一直循規蹈矩,盡管有不錯的實力,卻又是在內地到江南都推出了保險業務,這叫很多大佬都感覺放心,不管和記實力怎麽增長,其仍然是以商家手段來行事。

“閣老,”茅元儀道:“是不是又有人彈劾了?”

“正是。”孫承宗淡淡的道:“而且聖心也有變化了。”

“什麽?”茅元儀臉上露出震驚之色。

孫承宗巡行遼東,對他自己來說原本只是權宜之計。但為了大戰略上的爭執,他當年悍然驅走了同樣知兵而且資歷相當老的王在晉,把王在晉攆到南京去養老,此後王在晉對孫承宗恨之入骨,說了不少詆毀孫大胡子的話,有些是出於公心,有的就是純粹的泄憤了。

把王在晉攆走之後,原本是想叫閻鳴泰接任,不過閻鳴泰資歷差些,而且本人相當膽小,根本不夠格以遼東巡撫本職來經略遼東,孫承宗無奈之下只能留在遼西不走,並且幾次加強遼東經略的職權,這幾年來也是兢兢業業的做了很多事情。而以孫承宗原本的意願,當然還是回朝任大學士更為適合,內閣之中最講資歷,他的資歷經過幾年時間也差不多了,入朝占個坑,如果機緣湊巧,以天啟皇帝對他的信任,將來也不是沒有可能位至首輔。

然而現在已經是機會渺茫了,東林黨在黨爭中一敗塗地,先是位高權重威望很重的首輔葉向高被迫黯然去職,然後是韓爌和朱國楨先後接任,這兩個東林黨人當然不容於皇帝,半年之內也先後被迫去職了。

現在接任首輔的已經是閹黨的顧秉謙,此人面善心毒,有笑面佛的謔稱,人當面說他,他也笑而不語,然而事後必定會大加報復,絕不放過仇人。

這人年紀比孫承宗要年輕的多,又是閹黨幹將,現在定然被皇帝信任,搞不好十年之內都不會換人,有這樣的首輔在,就算孫承宗回朝也沒有道理能頂下顧秉謙,可以說,孫承宗的首輔之路已經隨著東林黨的全面潰敗,徹底斷絕了。

這還不是最叫老孫頭郁悶的事……從葉向高去職之後,為了挽回一些東林黨的元氣,當時駐在薊州的孫承宗自請入朝賀萬壽節,而魏廣微聽說之後立刻力諫魏忠賢阻止,其實當時大勢已定,孫承宗回朝怕也改變不了大局,最多使一些東林黨人不再遭遇更嚴重的迫害。而魏忠賢看似體壯如牛,對付政敵時也心狠手辣,但遇到困難就容易受驚,象一頭被堵在壁角的野豬,他的應對就是立刻進宮找天啟皇帝哭訴,甚至編造孫承宗要帶兵進京的謠言,得到天啟允許後,立刻找到兵部尚書王永光派出傳騎,勒令孫承宗止步,當時孫承宗已抵通州,無奈之下只能退回……

這已經是幾個月之前的事情了,現在大局已定,東林在朝勢力已經被一掃而空,楊漣,左光鬥,高攀龍,黃尊素等東林黨的中堅骨幹全部被殺,葉向高和韓爌等頂級大佬被迫下野,袁可立等原本要入朝為部堂的大員也是被致仕或是放在南京閑職,孫承宗也不可能爭首輔之位,可以說在朝中的仕途已經被堵死了。

“閣老?”茅元儀道:“聖心怎麽變了?”

“此前李藩和徐大化等人彈劾於我,”孫承宗撫須嘆道:“當然是老調重彈,說是遼西坐擁重兵卻不敢寸進,浪費國帑。皇上雖未理睬此輩,卻也由兵部下詔,著令我清查核實營伍,淘汰冗官冗兵。雖然皇上令我繼續督師遼東,卻又叫我編簡行伍,節省軍餉開銷,說明皇上也是感覺遼西這裏花費太多,而功勞太小,支持我們的朝官多半去職,這一次徐大化之流大舉彈劾,雖然眾臣明知是魏忠賢指使,敢出頭支持我的也只有兵部崔大人一人,然後皇上下詔令我精兵簡將,減少軍餉開銷……”

說到這裏,孫承宗搖了搖頭,已經不便再說下去了。

在此之前,遼餉最高近五百萬兩,那時候天啟也沒有說什麽,畢竟孫承宗剛到遼西時,除了山海關和岌岌可危的寧遠之外,關外已經無復寸土歸於大明。

三年時間,孫承宗雖然花了一千多萬兩白銀,但也是把防線給穩固住了,雖然沒有照此前設想的那樣再修一道二百多裏長的長墻,但一直到天啟五年時起,已經重派諸將鎮守錦州,大小淩河,還有杏山,松口,塔山,右屯等各堡,把防線從寧遠往前又推進了二百裏,一直抵大淩河與錦州等處,錦州往西百五十裏就是廣寧,另外編練十七萬四十營的戰兵,與李邦華袁可立呼應,並且支持袁可立重建水師,支持東江和登萊收復遼南……用兵部尚書王永光的評價來說便是:“兵家有雲,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閣臣孫承宗督師遼東,雖未大舉進攻,皆接小仗,然與登撫袁可立呼應配合,虜不敢輕易深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