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 抽打

茅元儀的文才其實相當出眾,在孫承宗身邊也是繪聲繪色的記錄了很多東西,比如柳河之敗的細節,還有和王在晉互噴的記錄,後人都在茅元儀的記錄裏看到經過和細節。但根據多方推導,茅元儀的細節裏有很多不盡不實的地方,和周文郁一樣,兩人都記錄了相當多的大事,成為後世研究晚明史的重要資料來源。

不過也正和史家公認的一樣,茅元儀的筆記多少還只是曲筆,周文郁的記錄就幾乎有很多是純粹的胡說八道,簡直就是搞小說創作了。

“閣部大人放心……”茅元儀苦等數日,一直沒有發覺李蕃或是徐大化等人猛攻孫承宗的奏折,只有幾個低等禦史不痛不癢的上了數疏,也是攻馬世龍為主,對孫承宗並不太窮追猛打,這種奏疏不疼不癢的,很容易就能敷衍的過去。

而朝中最轟動的事情就是一群禦史攻李蕃的很多不法之事,同一時間就有五六個禦史發動,接著有給事中和其余的禦史跟上,流派也相當復雜,有無黨派的純粹清流,也有閹黨內部人員參與,李蕃現在才是亂蜂蟄頭,根本沒空來針對孫承宗,徐大化等人是李蕃盟友,在這樣的大風潮之下當然是挺身而出,與攻訐李蕃的群體展開了筆戰,雙方你來我往,打的不可開交,在這種風潮之下,柳河之敗果然是被忽略了,有幾個禦史雲淡風輕的替孫承宗開脫,邊帥浪擲輕動的小敗,數百人的損失,似乎不必就為此更換經略,孫閣部經營有功,虜騎不敢輕犯就是明證,這般情形下,當然不能隨意更換遼東經略,以免給敵人有可乘之機。

這種論調其實很有市場,孫承宗原本就是清流領袖,在朝根基深厚,名聲佳形象好,如果不是受了東林黨跨台的連累,壓根也不會有人妄想和他搶遼東經略,特別是去年新任的吏部尚書崔景榮,以天官之尊力挺,這也使很多人在觀望,不肯借此風潮出頭彈劾,種種原因相加,柳河之敗後想象中的群起而攻的局面居然沒有發生!

“這可真是意外……”孫承宗聽說之後,也是拿著最近數日的邸抄研看,他在朝中的經驗可是比茅元儀深厚的多,當下看過之後便笑道:“這場大熱鬧是有心人故意為之,這幫挑頭起事的禦史都是事先聯絡好的,分批而攻,打的都是李蕃的短板,諸多不法事,特別是以魏忠賢幹孫橫行不法諸事都是事實,所以弄的李蕃極為狼狽,倉促之下只能先請辭,然後上疏自辯,又因為事實俱在,條條自辯很難,所以需要有盟好出來打太平拳拉偏架,這一通亂,果然是把咱們這邊給拋諸腦後了。”

孫承宗又感嘆道:“又有天官崔老前輩出手相助……他老人家也是冒了奇險啊。”

茅元儀也一臉敬佩的道:“這是誰也想不到的事情,所有人只當崔天官已經老邁不堪,上任之後不會有什麽獻替,更不會違逆魏閹的意思,怎料天官老大人真是老而彌辣,連續多次令魏閹下不來台了。”

崔景榮是萬歷十一年的進士,這個資歷真是嚇死人,比劉國縉這個所謂的老前輩還要早好幾科。

萬歷十一年時張居正還剛死不久,申時行等國朝名臣在位,在這個時候崔景榮已經入朝為官了,當時萬歷皇帝還不到二十,還是奮發圖強沒有頹廢的青年帝王,沒準在萬歷徒步往天壇祈雨的隊伍中,當時的新科進士崔景榮也在其中。

歷經幾乎整個萬歷四十八年的時光,加上光宗和當今皇帝,不折不扣的三朝元老,科名中的老前輩,已經六十多歲,而且身體向來不佳,也不喜歡與人爭鬥,不是那種喜歡鬥天鬥地鬥空氣的清流脾氣。

把趙南星從吏部天官任上攆開之後,魏忠賢也是經驗不足,掌握內閣還得掌握吏部,然後才能推廣自己的施政,順利掌握中樞大權,這一條他卻不太清楚,攆走東林大佬之後卻舉薦了崔景榮這老頭子上任,一則是塗脂抹粉,借用元老的名聲壓一下自己輿論上的不利,另一條就是看中崔老頭子年老體衰,料想不會有硬骨頭和臭脾氣。

豈料崔景榮上任之後就采取了堅決不與閹黨合作的強硬態度,魏忠賢送房子,不收,在皇帝駕臨太學講學時,魏忠賢要先去聽講,被崔景榮拒絕,田爾耕等人私下謁見,景榮皆杜門不見……

種種舉措,無不氣的魏忠賢半死,在近期攻孫承宗的風潮中,崔景榮是以吏部天官之尊堅決站在孫承宗一邊,這是一個相當強力的盟友,而其實論說起來,崔景榮不是東林,和孫承宗也沒有私交,完全是出於公心的做法,令得孫承宗也是相當的佩服。

因為易地相處,孫承宗不得不承認,自己沒有這種決心和魄力……

“有崔公正面相抗,有一群禦史攻李蕃,又有徐大化等人助陣……”孫承宗捋須微笑:“果然他們現在顧不得遼西這邊,但這事也真是巧,我仔細推敲,卻是不明白到底是哪一方在著手下棋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