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章 公價

如果能在此時主動後撤,用王在晉之計,這樣財賦方面能省下最少二百萬一年,而且不必擔心關外隨時會被建虜攻擊,有重關為守,建虜根本攻不進來……現在不比當年了,各城都有紅夷大炮駐守,魏忠賢知道那火炮,京師這邊有試放,打放時地動山搖……

再充實一下薊鎮,遼鎮故地丟就丟了吧,以後大明國力強還能拿回來,國力不強就和建虜耗,反正關外苦寒之地,百姓也流散的差不多了,不信建虜還能經營好,用殘破之地和大明爭鋒。

可惜再好的辦法也不能用……魏忠賢的性格也是相當的有韌性,他想了想,對高第道:“高大人,就算不能盡撤關外藩籬,但守中禦外,內實外虛總不會錯的。”

高第對此也相當贊同,主要是現在的局面和去年也不一樣了。去年朝廷在前屯右屯大淩河錦州一帶駐有重兵,總兵就有五六個,將領的家丁加起來都過萬人,加上宣大薊鎮九邊重鎮的精銳在,都是老兵和戰兵,雖是客兵戰力會有所降低,但事實證明精銳內丁的戰鬥力是普通營兵沒有辦法比的……柳河之戰,鐵騎營的新兵被幾十個建虜趁夜伏擊一下,整個隊伍就全亂了,而援助十三山之戰,各將領的內丁可是和建虜的精銳馬甲正面相抗,兩者相差很遠,說明內丁比起建虜白甲可能略有不如,但對著其馬甲和步甲,總歸是有一戰之力。

現在因為這半年多來一直不停的裁撤客兵,各處已經都是遼鎮兵馬駐守,九成都是未經歷過實戰的新兵,只有祖大壽和趙率教等人麾下有一些精銳,人數極少,這種情形之下,不要說再謀廣寧和主動出擊了,柳河之敗充分說明了遼鎮新兵的戰力相當低下,沒有幾年時間的錘煉是當不得大用的,既然如此,魏忠賢的建議是相當明智和正確的。

高第坐著欠了欠身,拱手道:“公公之意下官明白了,到了遼西之後就會著手進行。”

“寧遠和覺華都很要緊,特別是覺華,各種物資俱多,需要多加小心。”

“下官明白。”

“那便好。”

魏忠賢也沒有太多的話了,他很忙,如果不是高第是新任遼東經略,身負要職,他是沒有空專門從宮裏出來一趟來接見此人的。外面門房裏候見的幾十個官員他就沒有空見,只能叫他們空等。

“高大人一定要記住。”高第臨行之際,魏忠賢森然道:“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遼東於大明十分要緊,有所展布,亦要小心謹慎,切勿操切,給虜騎可乘之機。若誤事,恐老大人很難善了。”

高第雖覺魏忠賢說的話刺耳,但想想也知道魏忠賢這時候說這話反是好意……從楊鎬到熊廷弼和王化貞等人,要麽下獄要麽論死斬首,傳首九邊。都是經略或遼東巡撫任上出的事,兵兇戰危,雖然到遼東任職權力很大,名望極高,可謂督撫中最受重視的疆職,孫承宗以內閣大學士為遼東經略更是開創了大學士到地方任職的先例……此前有過楊一清由大學士任三邊總制,但楊一清那是退出了閣職之後又任地方守土大吏之職,為時人所譏評,認為是拉低了大學士的身份,自楊一清之後就再也沒有大學士到地方任職了。

孫承宗以大學士之尊經略遼東,舉朝無人認為不妥,也是因為建虜帶來的邊患已經到了所有人都認為可以威脅到大明京師的程度了,在這種局面之下,大學士之尊主持遼東經略才會運轉如意,地方上文武都對經略之令凜然而遵,不象此前,熊廷弼與王化貞督撫不和,彼此牽扯,將廣寧輕易葬送掉了,自己也沒落個好下場。

至於袁應泰等督撫則是喪命遼東,要麽自殺,要麽被俘不降而被殺,屈指數數,自東虜事起之後,經略巡撫級文官就折損多員,至於普通的文官損失就更大了,武將來說,總兵一級的損失十余人,從總兵以下到千總以上,武將損失數百人之多,整個遼鎮除了遼西的將門之外,幾乎是損失殆盡了。

一旦高第有什麽不妥之處,要麽死於敵手,要麽也容易被大明這邊逮拿,高第身後可沒有什麽硬靠山,不象王化貞還有東林黨人在拼命援救,若是弄成廣寧那樣的局面,傳首九邊也是必然之事。

一念及此,高第叉手為禮,很客氣地說道:“多謝魏公公提點。”

“高大人早些上任吧。”這個時候魏忠賢露出黨爭本色,面色陰沉的道:“時間久了怕生出什麽不該有的變故來。”

高第對閹黨與東林的黨爭毫無興趣,在他看來兩邊都不是好鳥,一邊毫無節操可言,另一邊全身上下都是節操,除了節操之外就是屁也沒有了。

象高第這種從萬歷初年風氣尚正年代過來的老官僚,最看不起的就是除了涮聲望之外再不能做事的官員,在萬歷初年時由於高拱和張居正等人,加上考成法的威力,官員間風氣很正,什麽事都是假的,認真做事才會得到稱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