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章 部落

沿途的墩堡不僅是瞭望塔或守備點,也是補給點和維修點。

將來總是要有車隊從土默特一帶出發抵烏裏雅蘇台,也就是卻圖南城,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點,在幾年內可能用處不大,但當幾十年的發展後,當衛拉特人雄心勃勃的殺過來的時候,這座城池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對將來控制漠北,控制天山山脈一帶,進而控制整個西域地區,卻圖南城都是相當重要的。

就算是現在,這兩個城一建,等於是在漠北西部加了兩把大鎖,將一切隱患排除在兩把大鎖之外。

而從青城抵達南城的線路,也是將大片地域納入統治之內的必經之路,這一大片地方可以由和記直接掌控,不管是屯田還是放牧都可以用的很舒服,比搶來的土地用起來更加隨心所欲一些。

對於掌握這些地方,和記上下都很有信心。

人力,財力,物力,都很充足,沒有理由不成功。

至於張瀚本人來說,也沒有考慮過有失敗的可能。

在清朝後期,這裏曾經是大盛魁商號的商業線路之一,這個本部在山西張家口的商號控制了內蒙和外蒙的大部份的貿易,在極盛時,這個商號在外蒙有五六千商人和夥計,兩萬多駝馬,不停的來往青城和庫倫,當然還有恰克圖和烏裏雅蘇台,這個商號是一群張家口的山西商人掌握,他們有效的抓住了清末時對蒙貿易的主導權,在其跨掉之前,已經由對蒙古貿易積累了過千萬兩白銀的家底。

從張家口到烏裏雅蘇台是四千五百多裏路程,那些山西商人一年最多往返兩回,趕著駝馬隊在茫茫草原上來回經行,在蒙古部落中和馬賊,狼群的威脅下不停的賺取著財富,連一群普通的商人都能達到的成就,其組織性和武力,難道還能超過今天的和記?

九月初旬時,在第一場落雪降下的時候,張瀚等人抵達南城。

不過頭一回張瀚並沒有在南城停留太久,因為回程時還要到南城這邊來,所以只在南城呆了幾天,見了見駐守人員,看了看即將完工的城防工程,巡視和接見了附近火路墩的駐守人員,同時慰勞了沿途送補給物資過來的輜兵……車隊是從庫倫方向過來的,也是有一千多裏的路程了,往返都是不易,好在現在沿途的補給點和維修點都修起來了,在補給上要方便了很多,在頭一回出征時,南路軍還好,北路軍可是吃足了補給不利的苦頭。

不過也是證明了一點,和記在餓肚子的前提下將士們還是照樣能保持相對高昂的士氣,並沒有出現大面積的怨言和沮喪心理,更不要說軍心不穩,大規模的違反軍紀,乃至嘩變的事情了。

在打下卻圖汗部之後,軍政和軍工,軍需各司在軍令司的統一提調下,通過政事官會議確定了修築南城和北城的計劃,同時開始在沿庫倫到南城和北城確定了兩條補給線路。

在修城之前,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來打通補給通道,肅清少量的馬賊,鎮壓敲打那些不服氣的小部落,同時沿途修築補給點,在春季時就開始的工程,一直到九月還沒有徹底完工,主要就是先期的補給線路耗費了大量的時間。

當然也有龐大的人力和物力補給,今年初到秋季,台灣那邊也投入了重金,並且沒有什麽反饋,財政壓力卻變小了。

這歸益於帳局收益的增加,現在整個北方的帳局資金早就過百萬,並且在向二百萬兩這個龐大的數字沖擊。

可以說大明國庫裏的銀子也未必比和記多,甚至很多時候是遠遠不及。

如果和記是在南方起家和發展,可能帳局規模早就過百萬了。

這半年是蓬勃發展的半年,也是和記飛速壯大的半年。

去年的財政赤字被抹平了不少,少了台灣的收入,卻多了貨物傾銷和帳局還有保險業的收入,加上這半年多來除了規模不大的對卻圖汗部的戰事之外,到處都以守勢為主,軍費開支大幅度縮減,這也叫田季堂松了口氣,開始支持財力給軍工司,加快軍用品的生產,同時對卻圖南北城的建築加大投入,縮短時間。

另外就是西線的調兵和投入也加快了,補給線拉長了,並且多修了多個軍堡和墩台。

再往下和記就不會把修軍堡當成大事了,估計兩三年內,會把舊五原城,雲內州,集寧城,尚義城,都增補修築為方圓五裏以上的大城,成為一個個草原上的中心城市,用這些城市以點帶面,加快各處的發展。

屯懇,開礦,種植各種作物,小麥,糜子,高粱,豆類,包括新作物,玉米,番薯,土豆,都是大量種值。

經濟作物則是以煙草和棉花為主,種植面積也在逐步擴大。

番薯也可以算是經濟作物,畢竟草原上的漢商與和記都在用番薯釀酒,俄羅斯人的需求量極大,釀造多少出來都是被他們給包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