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 榆林

洪承疇從晉北到陜北,打算到榆林和各個軍堡看一看。如果要把陜西都司和行都司的地盤都走一下,用時最少得超過三個月。由於他的職掌範圍主要是在陜北,所以洪承疇只打算在陜北附近的十幾個衛所和幾十個軍堡間走一下看一下,然後再去西安,最後回榆林上任。

從上任提學不過兩年,然後任陜西督道參議,再轉延綏兵備,距離巡撫只差一階,洪承疇不僅顯示出了他的能力,也顯示出他在本科進士中的超強人脈。

在朝任官的人,沒有能力很難上升,沒有人脈也很難有快速的上升通道。

如果一個人又有能力,又長袖善舞,把各種人脈運用得當,其上升就不可阻止了。

洪承疇在中年時就做到了三邊總督,後來以兵部尚書加銜轉任薊遼總督,可以說是大明疆臣第一人,如果不是遇到了更強力的皇太極和強悍的八旗兵,洪承疇的仕途之路肯定不會是以疆臣而結束。

就算是在大同,在和記的強勢壓迫之下,洪承疇還是做到了自己的份內所有的事,最少在表面上無可挑剔,然後他轉任陜西,也是和同僚和上司相處的很好,展現出了很好的風儀和能力,再轉任延綏兵備時,人人都知道這個來自南方的官員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了。

在上任途中,洪承疇看到的全部是淒慘的場面。

到處是絕收的土地和十室九空的村落。

只有一些實在走不動路的老人會留在村落裏,他們幾乎都是在垂死的狀態,就算不遠處的鎮子上有賑濟這些人也走不動了。

不出意外的話等逃荒的人回到家裏,這些號稱留下來看家的老人多半會變成一具具的屍體。

洪承疇知道這也是常態,官府和大鄉紳們會把這些事處理好,村落和集鎮中總有壯丁會留下來,會把這些事處理好的。

在經過一些集鎮的時候,到處都有皇帝賑災的榜文,一些大戶和官府一起配合在施粥,這樣使逃荒的人數急劇下降。

這也叫洪承疇感覺不錯,不管朝廷的賑濟有多少被經手的官員和吏員們瓜分了,或是被大戶們也參與進來分一杯羹,最少還是有相當多的賑濟落在了百姓的手中和肚皮裏頭。

有這些賑濟就是一種指望,在最困難的時候人們也會想起皇帝會有賑濟,會有官府牽頭和大戶一起設立粥棚,或是發下雜糧,種子等物資,給人們重新安身立命的資本。

這很不錯,人心裏一旦還有指望,哪怕是最困難的局面也只有少數的人會去冒險,比如土匪的數量確實增加了,但更多的人還是願意守著家鄉的土地和房舍繼續安穩的生活下去,只要還有指望。

“這裏是吳堡,過了河就是鄂爾多斯地界。”一個長於山川地理的幕僚用馬鞭指著對面道:“那邊就是河套,看那邊還有沙地和山丘,但往前走一走就是青城一帶的土默川大平原。往西走更是河套平原,整個方圓近二千裏山丘不多,只有少量沙地,多半都是肥沃的良田土地。北虜的套部和鄂爾多斯部都在那邊放牧。從河水往東是神木和府谷和山西地界了。榆林,就是這些地方的中心,鎮守著套部和鄂爾多斯,也和大同鎮協守著俺答汗和他的青城,也是土默特本部。”

幕僚是榆林本地人,是一個年近五十的生員,這麽多年他走過無數的地方,當然也領略過相當的風土人情,人的性格應該沉穩了,但談起榆林的作用和地位時還是有些激動和自豪。

不管怎樣,這座不大的鎮城在二百多年的歲月裏發揮著極大的作用,而且現在榆林的將門世家也仍然是忠義傳家,不管是尤家還是賀家,或是張家,都有人在各鎮當著總兵和不同級別的將領,榆林人有理由驕傲和自豪。

當然幕僚此時還不知道,在十幾年後李自成進兵的路線上,各地紛紛投降,各總兵駐守的城池沒有人能夠堅守哪怕一天,只有榆林城在尤家和賀家的率領下,本城子弟紛紛上城駐守,死守不降,哪怕李自成給出再優厚的條件和待遇榆林將門和百姓們也是誓死不降。

這是一個百年軍鎮的驕傲與堅守,不管大明怎樣,榆林的將門用自己滿門的性命回報了這個自己一直效忠著的國家和朝廷。

“嗯,可是現在土默川被和記給占了。”提起這個,榆林人出身的幕僚並沒有什麽不高興的,他道:“和記到底是漢人為主,加上土默特人原本就老實消停了,所以大同那邊已經沒有邊患了。”

幕僚臉上露出驕傲的神色,他接著道:“現在只有咱們榆林能鎮住套部和鄂爾多斯了。大同人不想打仗,敢打的都去草原了。寧夏那邊軍鎮的實力太弱,所以咱榆林是現在西邊的定海神針。東翁這一次到榆林上任也是極好的機會,將來總會轉任巡撫,不管在山西還是陜西,一旦有什麽變亂,延綏鎮定然是出戰的主力,東翁早早認識和結交將門,是很好的機會,切切不可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