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3章 白塔

天啟皇帝的幾招還是相當管用的,調任了新的文官和武將,現在邊境地方對和記的防範明顯加強了很多,雖然生意並不曾受太大影響,但人員往來和民間的風評還是受到了相當大的沖擊,前來投效和記的人明顯少了,一則是邊境守將加強了巡邏和守備,普通人並不那麽輕易能越過邊境線,就算是大同和張家口,特別是李莊這樣的核心區域的守備明顯加強了。新任的大同總鎮黃得功和巡撫洪承疇都是幹才,大同的代王等官紳也對這些新任的文武封疆大力支持,現在連大同也不是那麽安穩了。

但在明面上,天啟皇帝對和記做的一些有益之事大加褒獎,主要是醫館等和記的民生機構,皇帝不僅誇贊,還下令地方上的文官給一些錢糧物資來配合,這一下此前和記做的功夫被皇帝強搶了很多功勞走,民間的風評來說天啟皇帝向來不壞,在江南由於東林黨的宣傳,皇帝的形象有些不好,比如木匠皇帝等傳聞。而在西北等處,由於對災害賑濟的及時等原因,天啟皇帝的風評並不算太壞。

加上這些措施的實行,還有對蒲州張氏的褒獎,現在晉北到張家口還有山西和陜西等處,百姓的風評並沒有太大變化,這是多年來和記文宣人員的功勞,張瀚的豐功偉績和心系百姓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不會有太大影響。

但在士紳階層,特別是生員階層中,原本就由於張瀚確定了新的學說,也就是商人契約說而產生了一定的沖突,在天啟皇帝褒獎了蒲州張家之後,特別是追謚了張四維之後,風評確實有較大的變化,一般人都認為張瀚不能得寸進尺,當今天子並無失德,國事並未敗壞,如果和記起兵,給人的感覺就象是盛唐時的安祿山,盡管安祿山是胡人節度使而張瀚的一切是自己一手一腳打造出來,而且張瀚也是漢人非胡人,可是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樣,如果和記真的主動對大明發起攻擊,給人的感覺就是安史之亂!

可能很多人感覺,只要細民百姓擁戴就能得天下,但歷史上絕非如此。

那些起義的人多半得擁戴,但真正成事的卻不是那一類人,比如劉福通未能成事,成事的是朱元璋。

要得天下,要麽純粹用武力,要麽必須得人心。

人心不是細民之心,而是士紳,生員。

這些人才是真正的統治階階,士紳和宗族,生員和輿論。

這才是龐大帝國的根基,不然一個年俸四十五兩的新科進士,只帶幾個幕僚能掌握方圓百裏的地方和幾十萬人的龐大地盤?

天子代表的是法理,官員是這種天然法理統治權力的外延,而士紳和族權才是統治的基石,生員則是智識階層,他們也能很輕易的影響輿論。

順治年間多鐸輕易下南京,那是因為明朝已經盡失人心,李自成也沒有獲得士紳階層的認可,清朝雖然是外來政權,但卻很容易得到士紳和生員們的擁戴,因為它代表的是一個正經的政權,能叫人安心歸順。

但當剃發令下,江南所以大亂,就是士紳和生員階層無法接受本階層被完全洗牌和摧毀,不僅是華夏的文明,這太空泛,而是這個文明的代表就是江南的士紳和生員們。

剃發令下的同時也是滿清以八旗為核心利益對江南地區的完全的壓制,曾經能對抗萬歷天子的手段對滿清毫無用處,因為滿清的核心集團是滿洲八旗,清朝皇帝不需要錦衣衛或東廠就能滿足極權統治的一切條件,因為整個中國處於八旗的統治之下,皇帝只要對八旗負責,而整個八旗又是皇帝的奴才,所以清的專制和集權又遠遠超過明,或者可以這麽說,明是集權制,清是半集權半奴隸的半殖民統治的王朝,兩者看似相同,其內核則完全不同。

和記的高層未必能理解這種異同,張瀚本人是相當理解的,並且對高層吹過風。

和記未必需要士紳和宗族還有生員們的支持,甚至對這些階層中的個體成員持藐視態度。但和記絕不能在整個士紳和生員階層強烈反對的前提下動武,這是底線,除了張瀚和滿清學,用不斷的屠殺來摧毀人們的抵抗精神和勇氣,那和摧毀華夏文明的內核也沒有太大區別了,不同的就是換了奴役的主子而已。

張瀚要的是真正的復興華夏,而不是自己親手來摧毀它。

一時間兩個高級軍官沒有再說什麽,眼前的景色在變換著,從荒蕪的草原到一大片廢墟,還能看的到當年大寧都司衛城的規模並不小,畢竟寧王曾經駐節於此,在成祖皇帝起兵之後,寧王先在這裏觀望,後來上了成祖的當,被裹挾著一起起兵,其管理的朵顏三衛的蒙古鐵騎也成為靖難軍中的騎兵主力,成祖許諾靖難功成之後就給朵顏三衛自立,並且大寧之地許給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