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9章 俘虜(第2/2頁)

幾萬俘虜,將來還得分散到幾千裏方圓的工地和屯堡還有兩個銅礦裏去,他們會在棉田裏采棉花,在屯堡幹很多力氣活,在銅礦裏下幾十米上百米深的礦井,在野外用沉重的工具修路,從現在開始到未來幾個月乃至一兩年,他們都是日復一日的重復勞動,不過勞動不是最主要的目標,他們會融在漢人為主的團隊裏,學漢語,學習漢人的思維方式,學習和記的管理辦法,了解各種法度和規矩。

當這些家夥從遠方回到家裏的時候,會發覺他們原本的牧場和部落也不存在了,可能分在套部某個區域,可能是在漠北的某個牧場。

還好,妻兒還在,牧群也在,這是和記給他們的一個底線,如果一切都不存在了,和記最好還是現在就表演一場大規模的坑殺比較好。

一個健壯的牧人發覺家人和牧群都不在了,他會做什麽?

這答案當然是顯而易見的,所以要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三百多裏的路程,每天行程四十裏以上,每小時走五六裏路在大規模的行軍中算快了,一天要走八到十個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和短暫的休息外就是都在走路了。

每個俘虜看起來都是相當狼狽,風塵仆仆,一臉疲憊欲死的表情,在速度放慢之後,這些人都知道事情差不多快了結了,臉上反而露出放松的神情。

帶隊的和記軍官一再向他們保證,到了地方就有俘虜營區安置,然後逐漸甄別人群,最早也得十幾天後才會繼續出發,不過到那個時候多半是坐馬車走……倒不是和記心疼這些俘虜,而是時間就是金錢,這些家夥早幹一天的活就相當於給和記省了幾萬人的工錢,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鼓聲和人們的歡呼聲暫時停止了。

這是高層的示意,張瀚按了幾下手,然後命令傳揚開來,一個閘門被關上了。

並沒有人不滿,因為所有人都發覺這樣的效果更好。

俘虜們走在草地上的聲音是春蠶食葉般的沙沙聲,開始時鑼鼓很響,四周很嘈雜,俘虜們在烈日下走了好多天的路,天氣很熱,他們的衣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但這些家夥不敢脫下來,草原白天和夜裏的溫差相當的大,如果不小心就會著涼感冒,體感也會很難受,會凍的他們徹夜難眠。

在受了這麽多罪,腳上走出了一層層的血泡之後,在嘈雜的環境裏俘虜們很能適應。畢竟已經被俘虜十幾天了,也早就適應和習慣了。

可是鼓聲和喧鬧聲一下子停住了,很多俘虜茫然的擡頭四顧,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更多的俘虜發覺了大批圍觀他們的人,他們這時才感覺到無比的羞愧和尷尬。

四周是數不清的人群,最少有五萬人以上,大量的漢人加上科爾沁等部落的蒙古人都在,綠意盎然的草原上象是撒了一層厚厚的胡椒面一樣,由於人群過多草原的顏色都被改變了。

大量的牧民騎著馬遠遠的觀看,並沒有敢過於靠近,但察哈爾人的羞愧和尷尬明顯是因為這些來圍觀的牧人。

還有喇嘛,各部落的將領和普通的貴族們。

察哈爾人曾經是這一大片土地的主人,或者說他們自認為是這樣。

他們曾經趾高氣揚,看不起那些小部落的人,不管是依附於察哈爾人的八鄂托克各部,還是內喀爾喀五部,又或是科爾沁人,這些部落都在察哈爾人的羽翼之下,在他們的陰影之下。雖然權力是大汗的,是高貴的黃金家族的傳人們的,但並不妨礙察哈爾人普遍的感覺良好。

在最少這幾十年間,不管速巴亥或是炒花有多風光,但真正掌握這一片廣袤土地的還是察哈爾人。

插漢部,土蠻部,這些是大明對他們的稱呼,在明史最後幾十年的記事裏,這幾個字經常性的頻繁出現。

對遼鎮和薊鎮的戰事,幾年一次的大規模的打草谷,對抗遼鎮和世鎮遼鎮的李家。

這些事情都是歷任察哈爾汗帶著內喀爾喀五部,還有八鄂托克一起做下來的豐功偉績。

在俺答汗有感於明軍防禦的增強而放棄軍事政策的時候,察哈爾人由於驕傲和黃金家族最正統延續尊嚴拒絕與大明議和,戰爭狀態其實一直在延續著。

他們對漢人的鄙夷和輕視也是烙在骨子裏的。

現在這些高貴的察哈爾人,包括牧民,甲兵,將領,還有貴族們,他們感覺自己象是被剝光了的婦人,四周是一群粗魯的漢子在圍觀,他們被評頭論足,指指點點,自尊被如衣袍一樣剝了個精光,一絲不剩。

所有過往的榮譽都完蛋了,一丁點兒也沒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