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6章 全力

張瀚就算不給銀子也不會影響到這些護兵的忠誠,他們都是從部隊裏挑出來的,一般是以戰兵和老資格的騎兵為主,品性純良和武藝高強者優先。

護衛人數原本很少,現在逐漸增加為一個加強的連隊的水準,四個中隊,分為近身侍衛中隊和破敵,突圍等多兵種,各中隊都接受完整的護衛訓練,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訓練大綱下來。

比如遇到敵襲,怎麽判斷需要突圍或是固守,怎麽掩護張瀚逃離或是護衛起來,怎麽防止投毒,放火,甚至美人計之類的張瀚感覺滑稽的東西。

孫敬亭和李慎明還是感覺護衛力量有些薄弱,正好新的最高政事官制度出台之後,軍政和侍從體系要彼此制衡,侍從這一塊現在看力量有些薄弱,孫敬亭等人的打算是要在遷往中都時就勢大為增強侍從司的武力體系,初步打算是增加到一個營,分為近衛戰兵,重騎兵,輕炮兵和火銃手四個連隊,這樣一個營或一個半營的兵力,完全有獨立做戰的能力,甚至可以在幾萬北虜的包圍下突圍。

加強的侍從護兵主要的目標並不是對外,而是對內。

最少要有幾千武裝隨時拱衛在張瀚身邊,以防有可能發生的軍事叛亂和政變。

整個商團軍的反叛不可能發生,這是很難想象的事情。但一兩個有野心的將領未必就始終不會出現,有這強力的護兵近侍在張瀚身邊,對潛藏的野心家是有效的震懾,並且能完成張瀚行政、軍務、法務,還有近侍體系彼此獨立制衡的構思。

對孫敬亭的布置張瀚當然不會反對,甚至大為欣賞。

孫敬亭不愧是張瀚相中的最佳的相國人選,不遲疑不猶豫,也不因為避諱而等著這事由張瀚自己去做。

而且也知進退,侍從司擴編只是由孫敬亭提出來,撥付錢款確定體系,而軍官人選,包括隊官級別的軍令司都不會插手,一切由張瀚和他的侍從司親力親為。

孫敬亭的意思也很簡單明了,這事我幫你做,但我不會往這裏面摻一粒沙子。

不僅是孫敬亭,還有李慎明,王長富,梁興,李從業,軍方的大佬們也是一樣的想法,侍從司是相當敏感的地方,除了張瀚本人之外任何人也不敢在侍從司動什麽手腳。

就算是周耀的軍訓司也是一樣,只編練訓練計劃,怎麽訓練怎麽安排,周耀也只負責監督,具體事務絕不插手。

只有軍法司對侍從司的管理一樣嚴格,不過就算有侍從人員犯了軍法也是要提請張瀚本人處理,軍法司絕不會擅自逮捕關押任何的侍從人員,只是不代表侍從人員犯了法沒有人去管,事實上張瀚對身邊的人管的更加嚴格,犯了軍法的絕對不會姑息。

軍情司也不會和侍從司打交道,更不會放軍情人員在侍從司。

倒是內情司對侍從司一樣會關注,只是有什麽動向也會第一時間上報給張瀚。

現在整個體系逐漸分明,侍從司會和政事會議還有樞密會議鼎足而立的存在,用大明來打比方的話,政事堂就是加強版的內閣,也是唐時中書省和尚書省的合並。

樞密會議則是強化版的五軍都督府,被文官侵奪的很多武官的權力又重歸樞密,當然樞密使的高層不一定全是武將,可以如宋人那樣選擇知兵的文臣和武臣來承擔。

用現代的體制解釋就是政事堂是現代的內閣,專掌政務,兼顧軍務。而樞密院就是參謀長聯席會議,專掌軍務。

軍情和內情就是對外的諜報組織和對內的特務機構,直屬張瀚指揮。軍法司將來應該歸於政事堂,算是文官節制武將的有效手段。

張瀚是一個體制迷,他一向就認為最壞的體制也比沒體制要強。

只要把體制確定起來,很多事情就會有章可循,不會陷於人事鬥爭或內亂。

當然現在的體制也是摸索中逐漸確定下來的,張瀚再強也是從一步步摸爬滾打才確定下來眼下的這一套體制,從目前的和記來說,眼下的這一套最為合適不過,能人盡其用,各部門和地方對接良好,發揮和記行政效率高和有能力精細化管理的長處。

若是將來真能混元一宇,可能還要在地方行政和監督上有所變化,畢竟到那時統治的地域太大了,也太復雜,眼下這一套未必就能很合適放在整個天下來用。

在蔣義離開之後,幾個護衛照樣站在側門和正門兩側,同時還有遊動哨在院中遊走,在高處也有監視哨位,從高處用望遠鏡俯瞰,可以判定大半個軍堡裏的情形,真有什麽不對可以立刻發現。

從關防上來說算是外松內緊,張瀚帶回來的護衛都是精中選中,外穿布袍內藏鐵甲,剛剛真有什麽不對,賴同心和他的百多部下根本經不起這些護兵的一輪沖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