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4章 鼓聲

四周也沒啥人看熱鬧,顯然這陣子這樣的事多了,不過從四周人的反應來看,似乎黑雲龍的舉措確實是不太得人心。

“說有什麽用?”一個河南商人不滿的道:“和記說能解決,總歸是要在朝廷找人脈打通關節,等一切弄好了,黑總鎮這邊取消禁令,咱們這幾個月就算徹底荒廢了。”

“唉,原本想著剛入冬,能好好賺上一筆,這下毀了。”

“和記到底是商家,怎麽和朝廷鬥?朝廷這是要掘其根基,沒有錢賺,和記的商團軍還怎麽養的住?沒有兵,恐怕就更要任人揉捏。”

“天子威加四海,士農工商皆在天子撫育之下,咱們商人又是四民之末,有錢也在朝廷說不上話。不要說那些朝中的大員,就算黑總鎮,要在薊鎮把和記封門,和記又能怎麽樣?不見張大人自己都回新平堡了,胳膊難擰大腿啊。”

一片悲觀的論調引起了廣泛的贊同,確實是如此,和記一直在退讓,朝廷則是展現出咄咄逼人的感覺。

從現在的態勢來看,很多人感覺朝廷在此之前對和記的提防有些過份了。

張瀚不僅沒有野心,恐怕還沒有實力。

很多人就是這樣想的,在和記成為威脅的時候,很多人視為洪水猛獸,覺得和記力量太強,隨時可能向大明揮刀。

而張瀚退讓了,朝廷明顯的開始針對和記出手的時候,又有相當多的人認為和記在草原的成功恐怕只是偶然,蒙古人已經過於虛弱,被和記撿了漏鉆了空子。

又或是蒙古人在歷次與大明和女真的戰事中耗光了力量,和記趁虛而入。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和記在與蒙古的戰事中耗光了實力,現在只剩下殘兵勉強控制草原,甚至連草原也未必真的完全控制住了。

這樣的情形下,人們感覺張瀚只能退讓,和記也只能退讓。

張瀚未必是有多委屈,很可能是迫不得已。

實力不夠,只能隱忍。

這種猜測在薊鎮變得越來越有市場,人心就是這樣,忽左忽右,很容易被人所左右。

但史從斌從未懷疑過和記的能力,對和記能解決眼下這危機也充滿信心。

和記的潛實力,史從斌這幾年見識的太多,和記的高效和組織性,更是叫他心生畏懼。

對侄兒史可法等人,史從斌多次勸說,力圖使眾人不要與和記為敵,怎奈收效甚微。

史從斌甚至隱隱有分家的想法,如果將來和記奪取天下,他可不願與和記為敵,更不會為了大明而殉死。

當然如果能維持現在的這種局面是最好,可惜往往會事與願違。

史從斌感覺短期內就會出現變化,但他也說不好是何種變化。

就在這時,城中突然響起了鼓聲。

眾人都茫然四顧,不知道鼓聲因何而發。

再看城頭四角都是紅旗招展,加上鼓聲,這是總兵在下令城中戒嚴,任何人不準隨意外出,需要趕緊回到住處不能在外走動。

三屯營為薊鎮總兵駐地已經很多年,出現這樣場面的次數並不多。

自戚繼光之後,薊鎮已經很久沒有象樣的敵人攻過來了。

張臣等人為總兵時,還經常率精銳騎兵出塞,蒙古人也並不是對手。

到萬歷中期之後,薊鎮和遼鎮都衰弱了,各鎮都以守禦為主,而不是主動出擊,到這時也沒有多少外敵來襲擾薊鎮,畢竟東虜不過山海關,薊鎮就沒有對手。

近幾個月來薊鎮在加強戒備,嚷嚷著要重修墩台軍堡和充實軍伍,不過以百姓的眼光來看,也就是說的嘴響,實際的動靜很小,幾乎可算是沒有動靜。

轟隆隆的鼓聲一響起來,駐在城中各軍官中的營兵都倉惶而出,這些營兵的神情比起百姓反而要更慌亂幾分,甚至可以說是迷惑和驚恐。

很多把總和千總級別的武官騎著馬往總兵衙門的方向趕,他們也不知道集鼓召集諸將是何意思,很多軍官連佩刀都沒有攜帶,空空兩手往總兵處趕。

在三屯營的多半是鎮標營的軍官,薊鎮很大,按朝廷舊有的規矩,各城都有大量駐軍,比如昌平駐軍三萬多人,遵化駐軍也有兩三萬人,昌平,密雲,保定,各有掌兵的兵備和駐守的將領,還有大量的營兵。

實際上軍營中實際在營的兵馬最多只有帳面上的一半,而且多為老弱,從眼下倉皇奔出來的營兵來看確是如此,這些家夥衣衫襤褸,手中兵器五花八門,破朽不堪,神情呆滯而惶恐,體形瘦弱似乎風吹就倒,甚至有不少頭發斑白之輩,拿著長槍走路都有些顫顫巍巍。

一群商人一邊往屋子裏走,一邊大為搖頭。

“薊鎮兵這樣已經算精銳了。”一個商人安撫大夥道:“我們河南的衛所軍和鎮兵,那才是慘不忍睹。”

“帳面上一萬多人,一千人也不到,有禦史來巡營就在街面上找人去點名,青皮無賴拿根長槍去站隊,就算一個人頭,甚至從東到西點名,來回再走一圈也算數。禦史不知道?拿了銀子不說話,裝傻充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