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6章 炸響(第2/2頁)

這是個兩難的難題,史從斌都搖了搖頭,感覺自己太貪心了一些。

三屯營的營兵也終於開始大量開拔出去,城門口亂七八糟的擠了一堆的兵,旗幟半展不展的飄蕩在細雨之中,營兵們高矮不一,唯一的特點就都是相當的瘦,營兵裏沒有胖子,也不可能有胖子。

他們扛著破朽的長槍,穿著布鞋或草鞋,踩在泥濘之中發出吧唧吧唧的響聲,殘雪未盡,身上落著細雨,每個人都在唾罵著老天。

他們凍的鼻涕橫流,腳和手都是青色的,草鞋踩在布滿殘雪的泥汙裏無異是酷刑。

可是這些人也不可能買的起皮靴,他們經常領不到軍餉,也沒有機會搶掠民財,現在明軍的軍紀比十幾年後要強的多,況且他們就在薊鎮駐地,四周很多民宅裏住著的都是軍人家屬,就算下得了手,也搶不到任何東西。

這是一群絕望的人,出城之後他們擺開隊列,凍的瑟瑟發抖,在把總和千總們的吆喝下勉強站成歪七扭八的隊列,然後跟著前方的隊伍,走在通州抵三屯營,又直抵永平和山海關的大道上。

這條驛道寬大筆直,維護的相當出色,因為這是大明往遼西的通道,無數的兵馬人員都要從這條大道上經過,從甘肅陜西山西宣大調來的援兵也是從這一條大道源源不斷的走入遼東的戰場,從這裏走向死亡。

現在又是大股的薊鎮官兵從各處匯集到這條大道上,在道路一側是蜿蜒流淌的河流,可以運輸物資和用來給這些營兵補充水源,冬天的河面上布滿了薄冰,由於出城的時間不久,還沒有人對那些冰水感興趣。

如果眼前的情形是一幅圖畫,那麽畫面肯定是相當的壓抑,一群衣衫襤褸,穿著破舊軍袍,前天才剛吃了一頓飽飯,身上藏著幾個饅頭或米飯團的軍人,給家裏留了兩個月的生活費後被迫走向戰場。

他們不嘩變就已經是相當有道德的人了,也說明大明的百姓普遍的吃苦耐勞和能夠忍受痛苦。

在無數復雜的目光中,整個薊鎮的戰爭機器轟然發動,但到發出警訊第三天時,才有兩萬不到的營兵從永平昌平薊州各處出發,一起往邊墻開動。

到處都是在大道上走動的營兵,都是一樣的情形,所有人目光呆滯而木然,他們不是去打仗,更象是去送死。

看到薊鎮兵的表現之後,不安的心理席卷整個薊鎮防區,稍有身家的都開始出逃,不管是用車馬還是步行,只要能保證在沿途不被餓死就好。

整個官道上出現一幕幕奇景,一邊是開赴邊墻的營兵們,象成群結隊的乞丐或流民,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扛著長槍,隊伍中隔百人左右就有一個騎馬的軍官在督促自己的部下抓緊趕路。就算不斷的有軍官吆喝和怒罵痛斥,這些營兵也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他們走的有氣無力,因為在開拔之前他們就沒有吃飽,在駐營時也不知道今天有沒有飯食供給。

事起突然,各地的文官都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況且很多人的共識就是,士兵吃飽了飯容易鬧事,而肚皮幹癟的他們,到了營地後多半就是想躺著節省體力了。

至於餓肚子的士兵到底會怎麽想,只要他們不嘩變不造反,那就去他娘的了。

而與邊軍們逆行的就是逃難的人群,相當多的車馬和步行趕路的人群,攜老扶幼,哭爹喊娘。

事情已經過去兩三天,如果和記兵破口而入,差不多就要殺過來了。

所有人都懷著這種恐懼的心理,在趕路的同時還不停的看向四周,生怕那些和記兵從某個角落裏突然沖出來。

在人們的認識中和記兵馬比北虜還強,可能也更兇暴殘忍。

懷著這種恐懼的心理,往京師逃走的人群走的可是比營兵們快的多了。

兩邊同樣是川流不息的人群,一邊是慢騰騰的挪步,一天也走不到二十裏路,一邊則是風塵仆仆的趕路,一天最少走五六十裏,哪怕是扶老攜幼。

整個薊鎮象一口沸騰的油鍋被加了水,現在已經噼裏啪啦的炸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