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8章 碰壁

“袁崇煥又派人來議和?”皇太極抖著手中的書信,人已經氣的笑起來,方正的大臉上原本的氣郁之色都減少了很多。

四周的人卻沒有笑,從五月六日起兵,過小淩河,大軍原本宜從廣寧南下,但現在十三山到廣寧一線為和記所控制,六萬人不到的後金只能繞道而行,於戰事殊為不利。

前鋒戰打的也並不好……

天啟七年五月初九日,皇太極率兵到了廣寧的舊邊,命貝勒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嶽讬、薩哈廉、豪格率護軍精騎為前隊,攻城諸將率綿甲軍等攜帶雲梯、盾牌等器械為後隊。皇太極親自同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率領大軍居中。

八旗分三隊,魚貫而行。

後金軍行進,分為前、中、後三隊;作戰,則列為左、中、右三路。

初十日,皇太極至廣寧西南,遙望十三山不語。

其後,後金軍士捉獲明軍哨卒,經訊問得知:右屯衛以百人防守,小淩河、大淩河雖修城未竣又被折毀過,但也有兵駐防。

錦州城修繕已畢、馬步卒三萬人。

皇太極命乘夜進軍,輕取右屯衛城,直奔大淩河城。

五月十一日,後金軍由縱向的前、中、後三隊,調整為橫向的左、中、右三路——皇太極自率兩黃旗和兩白旗兵為中路,直趨大淩河城;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貝勒碩讬及總兵官、固山額真等,率兩紅旗和鑲藍旗的兵馬為右翼,直趨錦州城;三貝勒莽古爾泰率正藍旗的兵馬為左翼,直取右屯衛。

中路皇太極軍逼近大淩河城,當時城池還沒有修築完成,守城兵撤往錦州。左翼莽古爾泰軍逼近右屯衛,當時城池也還沒有修築完成,守軍逃遁,奔向錦州。後金軍輕而易舉取得了大淩河、右屯衛兩城後,三路大軍會師錦州,距城一裏,四面紮營。

戰事發展至此時,袁崇煥開始調薊鎮、宣府、大同等地的兵馬出關迎敵。

錦州激戰後金軍進抵錦州城外,四面紮營布兵,將錦州城嚴密包圍。時明太監紀用、總兵趙率教駐錦州,負責築城、守城。當後金軍將要到來時,左輔等人撤入錦州,憑城固守,準備抵抗。沿邊小堡也都撤兵,歸並大城,堅壁清野,合力禦敵。

到五月十二日,紀用和趙率教派官到後金軍大營,商談議和。這當然是緩兵之計,提出議和的同時,明軍對後金來犯,繕城整軍,治械儲糧。

後金金軍突然圍城,明軍準備不足。所以,紀用和趙率教遣官往皇太極大營議和,拖延時間,以待援兵。皇太極對錦州來使態度強硬,並給紀用、趙率教寫了回書。但是遲不見回復。皇太極下令攻城,錦州激戰爆發。同日,中午,開始錦州攻守激戰。當日後金軍攻城不下,受到重大的損失,後退五裏結營。城裏與城外,議和與兵鋒,爾來我往,交替進行。皇太極初戰失利,派人到沈陽調兵增援。

五月十七日,皇太極收縮對錦州城的包圍,聚兵於城西二裏處結營,以防明朝來援的軍兵。五月十八日,皇太極急不可耐,將書信射入錦州再次勸降。錦州城中的紀用和趙率教對其勸降,不予理睬。五月十九日至二十日,後金軍繼續圍城。五月二十五日,後金固山額真博爾晉、圖爾格率領援軍從沈陽來到錦州,增強了後金軍攻城的兵力。

至五月二十六日,後金軍已圍城十五日,時值初夏,後金官兵暴露荒野、糧料奇缺、人馬疲憊、士氣低落。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極率三大貝勒,眾台吉、每旗副將一員,並護軍營共三千兵,往寧遠一帶迎擊明軍。後金軍分兵為兩部:一部繼續留駐錦州,在錦州城外鑿三道濠,加以包圍;另一部由皇太極率領官兵數萬,往攻寧遠。

錦州城攻不下,派使勸和不降,皇太極便向西移師,攻打寧遠城。

皇太極率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濟爾哈朗、阿濟格、薩哈廉等八旗官兵,前去攻打寧遠。當時寧遠城內,袁崇煥和內鎮太監一起駐守。袁崇煥指揮明軍撤進壕內,總兵孫祖壽、副將許定國率軍在西面,滿桂令副將祖大壽、尤世威等率軍在東面,余在四周,分守信地,整備火器,準備迎戰。城外,布列車營,前面挖掘深壕作為屏障,明軍都撤到壕內側安營。袁崇煥此次固守寧遠,除“憑堅城以用大炮”外,還布兵列陣城外,同後金騎兵爭鋒。

五月二十八日早晨,後金軍到達寧遠,展開激烈的攻守戰。薩哈廉、瓦克達等部都被明軍重創。同時,錦州的明軍出城,後金軍迎擊,擊敗了來援的明軍。皇太極親率貝勒阿濟格與諸將、侍衛、護軍等向明軍疾馳進擊。諸貝勒來不及披甲戴胄,倉促出戰。明總兵滿桂、副將尤世威率軍迎戰,短兵相接,互有殺傷。明軍城上城下互相配合,炮火、箭矢齊發,皇太極大帳被炸毀,濟爾哈朗等受重傷,後金軍死傷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