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2章 運道

“諸位有所不知。”周文郁面色慘白的道:“和記兵馬軍容之盛,兵力之強,已經是在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而火炮過百門,齊發之際,如天崩地裂,雷光霹靂下凡,誠然,咱們這裏和錦州也都有紅夷大炮,但移動不力,只能駐城而守,野戰稍遠就無用了。而和記火炮雖射程稍短,炮子稍小,但移動方便,野戰得力,且火炮眾多,光是薊鎮一次就有過百門火炮,轟擊之時眾炮齊發,威勢比寧遠城上的打放要強出百倍。另外其炮手訓練有素,以卑職所見,我們打放一炮,其最少打放三次,以寧遠十余門炮對和記百門乃至更多,雖然我大明的火炮要重很多,威力大一些,然而以卑職判定,寧遠城頭被轟爛了,咱們的火炮也打放不了幾輪……”

在場的幕僚都算是知兵的,哪怕原本是用來參理文墨的幕僚在前線呆久了也知道一些軍務。眾人都知道周文郁沒扯瞎白話,寧遠城現在十一門炮,雖然都是重炮,威力極大,但重炮就得有重炮的毛病,打放慢,調整角度慢,炮手的訓練也不能與和記比……再蠢的人也知道和記是靠火器打跨了北虜,當然人們也不願承認和記是真刀真槍的幹翻了蒙古人,並且已經有了大量的出色騎隊。

對和記的火器犀利人們還是願意承認的,李莊那邊的鑄炮廠和靶場都相當的出名,很多對和記稍加關注的人都知道,那邊的靶場曾經每天都有轟隆隆的炮響。也就是和記這樣財大氣粗的大商行能這麽玩兒火炮,不僅鑄的多,而且不懼損耗,不管是炮彈,火藥,火炮,這都是相當昂貴的東西,也就是和記這大戶消耗的起,並不吝惜火藥硫磺的消耗。再加上在草原上的實戰演練,大明任何一個軍鎮也不能同和記比火器,這也是從所周知的事實。

和記的火炮數字,大家都不是很清楚,袁崇煥估算在三五百門左右,他感覺這個數字相差不多。

沒有人知道,和記已經有兩個整編的炮團,每團都有過百門火炮,而且是正經的大炮,同時在組第三和第四炮團,軍司的目標是天啟七年年底之前,所有火炮列裝到位,開始對新炮兵進行不間斷的操練,包括日常維護保養訓練,虛彈射發訓練,實彈訓練,行軍訓練,行軍轉為交戰的實戰演練等等。

四個團超過五百門炮,恐怕袁崇煥等人想都不敢想。

這還只是集中起來使用的火炮,四磅炮都少,主要是六磅炮和九磅炮,野戰轟擊,哪怕是攻城都足夠用了。

十幾磅的重炮最少三千斤以上的重量,這年頭火炮工藝只能循序漸進,和記的水平也沒有辦法甩開時代太遠,想要打的遠,就得炮身更大更重,裝填更多的火藥,用更重的炮彈,沒有別的辦法。

帶著幾千斤重的火炮行車,就算有大量戰馬和炮車也是會嚴重拖慢行軍速度。在歐洲戰場就沒聽說過用十幾磅二十幾磅的重炮來打仗的。

哪怕是二百年後的拿破侖時代,主流也是九磅炮,不到兩千斤的重量,四匹馬或六匹馬能帶動火炮和裝著補給彈藥的炮車行軍,速度也不是很慢。

而分散在各團裏的四磅炮也有很多,每個團都配置三個炮兵連,共二十四門炮,十八門四磅炮,六門六磅炮。

加上各連都有的炮兵中隊,用的是虎蹲炮和佛郎機,是六十步到八十步距離的輕型火炮,數量就更多了。

和記在一兩年內超過二十個戰兵團,火炮數量也達五百門以上,加上數千門的輕小型火炮,可以說是在數量上已經將大明這邊遠遠拋下,甩開老遠了。

這就是國力的比拼,雖然還沒有蒸汽機,但和記的組織結構和生產模式已經是初步工業化,小而有力,財政收入節節攀高。

一個雖然是大帝國,卻是腐敗陳舊,部件老化,機構臃腫而效率低下,財政制度混亂,收入是靠無休止的盤剝小民弄到的,一邊節節攀高,一邊卻是內囊都上來了,高下可想而知。很多人認為人口多地盤大,收入就會高,其實還得看中樞的財政物流手段,能不能把民間的財富最大限度的利用上……純粹的農業國家,宋朝幹的最好。在南宋時,地盤丟了大半,人丁減了大半,在當時的南方,也就江南閩浙還算好,連兩湖都算是蠻荒之地,北宋時才開始開發湖北和湖南,更不要說兩廣了,在當時的兩廣還是人丁稀少,物流困難,商業極端落後的地方,還是發配官員的所在。南宋用這麽小的地盤,靠著優秀的財務體系和對外貿易,愣是弄出了和北宋還有大明都齊平,甚至稍微高出的財政收入,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

至於工業化國家和小農經濟為主的國家相比,那就相差太遠了。

袁崇煥更加不知道的就是台灣的存在,水師的火炮才是真正的重炮,寧遠城上的十八磅炮相比和記水師的重炮也就不值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