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5章 礦兵(第2/2頁)

只有和記內部,對參謀和後勤軍官是一樣的尊重,張瀚本人在內對軍隊的各個系統都是一視同仁,沒有軍政司招兵,哪來的合格兵源?沒有軍訓司,普通的百姓怎麽能轉化為合格的軍人?

沒有後勤部門,將士們都餐冰臥雪的打仗?

沒有參謀司,又如何制定一個個計劃,令商團軍將士每一次都不打無把握之仗?

還有軍情司的情報,軍法司的嚴格執法來維持軍紀,這些部門,當然是缺一不可。

其實在秦時,中國處於古典軍國主義時期,秦軍的編制上在後勤和軍法,還有軍工制造,包括情報刺探,都已經相當的成熟了。

孫耀一至,所有人都感覺有了主心骨一樣。

在礦工中,李守信和孫耀,還有湯望宗等人就是活生生的傳奇。

他們從最普通的礦工中脫穎而出,成就了一番事業,現在已經都是和記的高級軍官,很多人私下裏議論,將來如果張瀚建立新朝,這幾個人不是侯爵也是伯爵,他們的身份地位在那裏,只要新朝有授爵,他們就跑不了侯伯之封。

從一個礦工到侯爵有多遠的距離,在大明,隔著的社會階層有如鴻溝,根本無法跨越!

只有在和記內,孫耀憑著本事當了參謀司的司官,李守信成了一團指揮,湯望宗也是炮團的指揮。

這才是實打實的憑功績見賞,而不似大明那邊已經階層固化,哪怕是建立了戚繼光那樣的功業也沒有辦法封爵,普通人想出人頭地,只能埋頭苦讀,寒窗十幾年,成為文官集團中的一份子。

就算成了文官,想成為大吏也得繼續奮鬥十幾二十年,但在太監和勛貴面前,文官雖然執掌著不小的權力,但政治地位其實還是在其之下。

想要成就一番傳奇般的偉業,不需要看別處,就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就足夠了。

孫耀身邊是一群軍訓司和官校的軍官,人數並不多,也是從邊關潛入回靈丘來的。

靈丘這邊一直是一顆重要的暗子,不管是朝廷或是洪承疇盧象升等人,可能會關注一下鐵礦這裏,畢竟在文官心裏礦工聚集的地方並不安穩,但也就是關注一下就不管了。

新平堡才是暴風眼的中心,和記的人大體撤離了,只留下一些礦工,在那些大人物眼裏並不是太危險。

但恰恰這靈丘鐵礦這裏,才是和記還有張瀚留下的最重要的暗子,最大的伏筆!

礦工們原本就有極強的組織性,東山會當年就有五六千人入會,平時都是富貴生死與共的關系。

明代礦工原本就有極強的戰鬥力,這一點要從其礦稅和礦業制度中尋因。

明代礦稅,也稱坑冶之課,包括金、銀、銅、鐵、鉛、汞、朱砂、青綠(礦質顏料)等礦產物質課稅,以金、銀為主,其他皆微不足道。金銀礦開采大都采用官府壟斷制,由政府主持開采。間有民采,須經允許,其課額也重。

明初,朝廷不主張開礦,認為投入勞力多,產出礦銀少。

因為效率低下和組織落後,還有文官的抵制,大明雖然訂有礦稅稅額,但數額極少,百姓負擔較輕。

如福建各地礦場歲課僅二百六百余兩,浙江歲課為二千八百余兩。

永樂年間,明成祖雖也反對采礦,但礦禁已松,礦課逐漸增加,福建礦課歲額達三萬兩千余兩,浙江達八萬二千余兩,但已導致地方負擔加重、礦民疲困、治安混亂等問題。

明英宗正統年間,大明為獲得更多白銀,加緊盤剝礦工,對閩、浙、贛部分山區實行封鎖,並派兵駐守,嚴禁私人開礦。

在這期間,發生了著名的礦工起義,也使得礦工走入人們的眼簾。

後來的戚繼光挑兵,就是到義烏挑選礦工當兵,其實自宋明以降,礦工的悍勇和組織性早就出名了。

眼前這兩萬多礦工組成的部曲,就是張瀚最大的底氣了!

孫耀身邊則是由二百多人的官校生組成了一個小小的方陣。

這些官校生是從李莊調過來的,他們在李莊和大同一帶進行訓練和實習,山字令下,王長富立刻率領一百多官校生返回新平堡,還有二百余人跟著孫耀趕到靈丘,接管礦工部隊。

礦山內一座座武庫被打開了,原本有些亂哄哄的礦工部隊開始整隊等著授兵,無形中隊伍嚴整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