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9章 開封

運河北段的糧價節節攀升,幾乎到了百姓快不能承受的地步。

一開始還只限於小麥和稻米,到後來連粗糧也開始大幅度的上漲,其中河南的糧價從五錢不到漲到了二兩一石,連黑豆都漲到了快一兩一石。

河南在天啟六年下半年遭遇百年一遇的旱災,旱災過後就是蝗災,百姓流離失所,不少人背井離鄉出來逃荒,然後就死在了逃荒的路上。

有南方禦史北上回京,途經河南,見到了種種慘狀,什麽易子而食,人相食,遍地饑民,在奏折裏寫的聲淚俱下,天啟皇帝先後幾次下令賑濟,但朝廷在賑濟上的力度實在是很小,到了當今天子手裏,南陽一府饑民過百萬,經果皇帝只給了兩千銀子的賑濟款,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了。

這一次的災害異常嚴重,再一次就是崇禎十三年前後,兩次大災河南都是相當淒慘,第一次造成的影響還不大,只有少量饑民跟著農民軍造反,就算如此也瞬間匯集了幾十萬人的流民軍隊,這支軍隊在河南活動了很一陣子,然後被官兵堵截打擊,一路南下,到燒了鳳陽皇陵為止,是農民起義的第一次高峰。

第二次就是崇禎十三年,直接造就了李自成瞬間爆兵百萬,明朝由此而亡。

此時的河南各地也是處於災害後的恢復期,然後糧價節節攀高,很多百姓已經處於生死線的邊緣。

史從斌一路從保定各府南下,發覺保定各府的糧價較京師要貴一些,但貴出來不多。以前一旦有糧荒時,京師會用漕糧來平抑糧價,但這一次朝廷出手不堅決,反應遲慢,感覺有些漫不經心,在民生這樣的大事上朝廷不象以前那般緊張,甚至是不太著緊的感覺。

而由於糧價持續的高昂,京師百姓一改此前的習慣,由一次買三五天的糧食,改為一次最少買五鬥或一石,由於百姓拼命儲糧,京師糧商更進一步的儲糧,糧價節節攀高,終於在年前達到了二兩以上。

朝廷不得已在年前動員了百萬石以上的通州儲糧來平抑糧價,然而起效不大,光是京師就有一百五六十萬的人口,而且城中富者眾多,只要糧商賣糧,不少人家都是幾十石幾十石的買,朝廷放的這點糧根本無濟於事。

而從宣大到薊遼,再到山東,河南,各省均是缺糧,普遍來說糧價都在二兩以上,相對於平時足足漲了四五倍上去,對很多一年存不到五六兩銀子的平民百姓來說,現在的糧價已經叫他們承受不起,不少百姓只能勒緊腰帶,盡量買更便宜的雜糧,而糧商也並不蠢,雜糧相對數量極少,且價格也越來越貴。

“見過三老爺。”史從斌走到一處大院的側門前,幾個坐著懶凳的看門人一溜煙的跑過來,一邊問好,一邊上趕著替史從斌將馬牽好,又有人趕緊打開側門,躬身請這位三老爺進院子裏去。

史家在開封祥符,也是城市的中心位置,距他家北邊不到二裏就是周王府的紫禁城所在,四周商鋪林立,人煙稠密,民居層層疊疊,可謂寸土寸金。

開封可是北宋和金國曾經的都城,其地理位置居中,官道密布,水運也極為發達,蒙元也未怎麽摧殘此地,經過元末明初的動蕩,開封恢復極快,城中親藩就是周王一脈,周王一脈素有賢名,在河南諸王中算是比較克制的,地理位置適中,交通便利,開封在明末時已經又是一座人口近百萬的大城,且商業猶為發達,北方的京師,山東的臨清,河南的開封,這都是北方數得著的商業城市。而開封不僅是商業中心,也是河南的軍事和政治中心,與洛陽兩城是河南的防守和駐軍中心,擔負著安定河南全省的重任。

史家在開封也是數得著的大戶人家,世代的官宦家族,幾代人都位至高位,現在家族裏的希望就是在京遊學的史可法,以史可法的人脈資歷,只要中進士,哪怕是三甲進士,將來最少也能到地方大吏的位子,東林黨人絕對會不惜余地的提拔重用這個左光鬥的得意弟子。

史從斌從側門進入,穿過兩個偏院,一路往正中北院走,路上不少史家的族人和仆役都在忙碌著,見到這位風塵仆仆的三老爺都是躬身行禮,臉上的神色都是相當的恭謹敬佩。

這一次回來之前,史從斌派人把公中所有的銀子都送了回來,並且清算了這幾年的利錢,族中每個人都大獲紅利……原本大家都不指望在年前派發紅利了,現在時局很差,各地都很混亂,很多地方的商業都停頓了,開封也沒好到哪去,結果史從斌人還沒有回來,銀子先叫人送了回來,這使得史家舉族對這個行商的三老爺都刮目相看,史從斌一路進來時受到的禮遇,其因就在於此。

到了北院正堂前,史從斌一推門,滿滿一屋子的人都站了起來,大家拱手致意,史從斌不斷的招呼:“見過大兄,二兄,四弟,六弟,七弟,十一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