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8章 和談

“末將中左所參將張永產,叩見常政事。”

“末將南澳守備何汝耀,叩見常政事。”

大量的艦船聚集在澎湖,和記水師有攻澎湖跡象之後,明軍在新任巡撫林俊的命令下出動一百多艘小船,拼湊五千余人往澎湖禦敵,但除了少數船只逃走之外,九成以上的明軍將領和士兵選擇在澎湖向台灣行軍司投降。

旌旗飄揚,船只多的可以遮蔽海面,當然,這是以明軍小船為主,台灣的大船畢竟還是少數。

說是少,其實數量也不算太少了。

四十多艘武裝商船,這是和記商船一半的數量,每艘武裝商船都裝配著最少五六門,最多十余門的火炮。

比起歷史上的鄭氏水師,和記水師的武裝商船也能秒殺了。

四十多艘帆漿船,都是三百多噸的中小型帆船,近海戰鬥的王者,不能遠航,但用來在台灣近海到澎湖,福建沿海作戰,帆漿船的優勢可以盡情發揮。

關鍵就是帆漿船上一萬多人的和記商團軍步兵戰士。

台灣沒有配置騎兵,只有海軍陸戰師團,這些精銳的戰士配給著這個時代最好的武裝,不僅擁有強悍的體能,優秀的訓練,還有良好的體魄,艱苦的訓練,嚴格的軍紀,最好的火銃和精良的刀劍,並且有相當多有實戰經驗的軍官帶領,並且有長達最少半年的新兵期,在轉為正式軍人後也有很多練兵實戰的機會……在大山裏可是還有很多土著結社對抗,不是每個土著部落都識得好歹,只有在刀劍之下,他們才會選擇真正的臣服。

這兩年來,台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盡管叠次向軍司輸送白銀回去,台灣本身每年用來發展的資金都在三百萬兩以上,差不多是台灣留下來的全部利潤。

賺多少,用多少,這是常威和所有行軍司官員的理念。

台灣行軍司成員的平均年齡還不到三十歲,這是一群敢打敢拼,有想法就會去做的有闖勁的年輕人組成的團隊。

大量的資金用來造船,用來招募訓練新兵,用來鑄造火炮,用來發餉,開更多的榨糖工場,在大明斷絕和記貿易之後,大量的紅糖和白糖開始在南方銷售,也開始向日本和東南亞諸國銷售,銷路很好,利潤豐厚到叫人不敢相信。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台灣白糖生意起於明末,到甲午後日本人也當成一本大生意來做,台糖成為日本有數的大企業之一,台灣的地理環境決定了這就是個出糖的地方,和記能做好這門生意很正常,做不好才奇怪。

還有大量的茶山也開始進入市場,中國茶在十九世紀之前也是有多少賣多少,英國人用鴉片想改變入超的局面,結果還是打不過中國的絲綢和茶葉。

生絲生意也是重利,荷蘭人讓出了相當多的日本市場,在福建沿海他們也幾乎收不到什麽生絲了,在強勢的和記水師面前,很多沿海討生活的大商人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鄭芝龍經營顏思齊留下的勢力,幾年時間壯大到明廷必須招安他的地步,在招安幾年後利用明軍水師的真空迅速發展,到料羅灣擊敗荷蘭人之後,他開始在海上發鄭家令旗,每艘船收三千兩,保其平安,這也是和記平安狀的由來。

史書上載鄭家因此到有千艘船只,十余萬人跟著鄭芝龍混飯吃,每年鄭家歲入千萬。

可能沒這麽多,但鄭芝龍有千萬以上的家產是肯定的事情。

台灣這邊是賺多少投多少,更多的移民,更多的船只,更多的糖廠,更多的工場,茶山,屯堡,民田,地方更加富裕,出產更多,貿易更多,收獲更多。

在高速道路上飛駛的感覺很好,就如眼前的常威一樣。

近九十艘武裝商船和帆漿船,這是幾乎全部的台灣水師的常規守備的海上力量。

還有九艘縱帆船,四艘是在與荷蘭人海戰前建造,五艘在海戰後陸續下水。

十三艘蓋倫船,除了兩艘是俘虜的荷蘭戰艦外,其余九艘全部是這兩年陸續下水的正經的中大型的海上風帆戰列艦。

這些蓋倫船戰艦已經超過了荷蘭人在遠東的全部海面力量,還得包括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英國人還沒有大規模的前來,他們對印度更有興趣。

大量的戰艦從南京返回台灣後,稍作整修,駛向澎湖。

現在於澎湖聚集起來的艦船,可以說是亞洲水面上的最強大的存在了!

大量的明軍水師將領於常威身前跪拜,還有更多的人趕過來。明軍將領用十分敬畏的眼神打量著高大的大同鎮號,這艘艦是旗艦,近千噸的排水量使其十分高大,三層甲板使其安裝了更多的火炮。

威武,霸氣,顯示出海上霸主的雄風。

“諸將軍起來,老總兵不要多禮。”等人到的差不多了,須發皆白的俞咨臯也要跪拜,常威上前一步,面露笑容,扶起俞咨臯道:“老總兵不要這樣,不管和記和我怎麽樣了,咱們始終都會記得舊日交情。我大兄說過,故俞總兵,為國抗倭,不管是在福建,浙江,廣東,立下赫赫戰功,國朝除開國諸將,就是戚、俞二將軍最配封侯!而俞咨臯鎮守福建多年,屢立大功,虎父無犬子,當受重賞。老總兵,我不知道我會是什麽封爵,但你跑不掉一個侯爵,只要新朝鼎立,戚家,俞家,也都是與國同休的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