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應所謂“若不去宋”的確切含義(第2/3頁)

然而,國民黨方面卻不是這樣理解的。《民立報》於應夔丞3月13日函後附加按語,將“若不去宋”四字視為“應以除宋之說歆動中央之證據”。[203]徐血兒更進一步認為,“去宋”動機雖然起於應夔丞,但若沒有政府同意,不可能演成殺宋慘劇,為此他對趙秉鈞及袁世凱兩封“勘電”中所雲進行了強有力的反駁。他說:

觀此,則趙之所雲雲,仍系承認其收買提票之事,而於謀殺一層,無明確之事實足以證明其無關系也。有之,亦僅以應“若不去宋”為反挑之語,遂斷定去宋之動機,起於應之自動耳。然觀“動機”“起”“自動”等語詞,若亦純以文理解釋之,則動機雖起於應,而必政府承諾之、允許之,然後始能演成此種事實也。應雖為自動,而必政府為之被動,然後始能合此兩力以演成此種事實也。此誠所謂“文理解釋,皎然明白”者也。應志在金錢,故其為政府解散共進會、解散歡迎國會團、收買“刑事提票”,蓋無一非為博取金錢之目的而來。而政府亦以國民之金錢,利用若輩為鷹犬,交相為用,於收買提票一案,已盡呈袁、洪、應、趙等陰謀狼狠之狀矣。至於殺人之事,何等重大,一旦破露,即難逃罪。設應非恃袁、趙之指使及袒護,應又何敢輕陷法網,自取死罪乎?夫使死宋先生而於應個人有莫大直接之利益者,則謂出於應個人之蓄意謀殺,猶可言也;而應於宋先生私人,並無私仇宿恨,其欲死宋先生,直接有莫大利益者,實為袁、趙則可知。謂袁、趙之出於被動,吾人尚不能信也。故傾陷之謀,可以金錢動應,而暗殺之謀則不能;金錢既難動,乃動之以勛位。應惑於虛榮之一念,而始冒死為之,此又情事顯著者也。尤可證者,趙謂“應犯謀刺宋教仁,其殺機起於《民立報》載宋在寧之演說”,一語斷定,非局中安能若是?以此殺機所由起求之,則所謂應為自動,尤見其不可信……此宋先生在寧之演說,與袁、趙有密切關系,應性狡詭,心知其故,故以《民立報》所載者裁呈袁、趙,而遂為殺宋先生之一動機。此實袁、趙為主動,而洪、應為被動也,此尚有可以抵賴之余地乎?[204]

由於當時雙方或急於為自己辯護,或急於駁斥對方,往往對應、洪往來各函電,抓住一點,不及其余,而未能通盤分析,尤其未能揭示各函電的內在關聯,因此不論是袁、趙的辯解,還是國民黨人的反駁,都犯了致命的錯誤。如前所析,殺宋之意洪述祖早在3月6日函中就已明確向應夔丞表示。3月13日下午洪又發電告應“燬宋酬勛位”,實際等於下達了殺宋令。由3月13日應夔丞函開頭“三月初九來函及十三號電均敬悉”一句可知,該函是為答復洪述祖“三月初九來函”及3月13日下午剛剛收到的洪述祖“燬宋酬勛位”來電所寫。其中,“功賞一層,夔向不希望”即是對“酬勛位”的回應,“釜底抽薪法”一語則是應夔丞對向國民黨核心領導人下手的一種簡潔而又較為形象的描述,因向國民黨核心領導人下手會給國民黨致命打擊,因而譬之以“釜底抽薪”。“若不去宋,非特生出無窮是非,恐大局必為擾亂”,也並非“自商”口吻,而是強調語氣或肯定表述,意為“定要去宋,否則……”應夔丞之所以要用這種強調口吻,是因為洪述祖在3月6日來函中,實際上向應夔丞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兩個辦法,要麽取得“宋犯騙案刑事提票”,要麽乘機對宋下手。應夔丞由於無法取得“宋犯騙案刑事提票”,因此特別強調了後者,以堅洪述祖殺宋之心。由此可知,應夔丞3月13日函實際上是他對洪述祖提議乘機對宋下手的一種積極回應,並且把其意義提升到了“釜底抽薪”高度。蔡世襄認為,從“若不去宋”“恐大局必為擾亂”等語可知,“應既遵洪旨以請款,更為危詞以恫嚇,蓋恐中央或懼毀宋之不易而中途變志,故有此言,並非起於應自動也”。[205]可以說近乎得其真意。

應夔丞在函中又寫道:“雖中間手續,無米為炊,固非易易,幸信用尚存,馀產拼擋,足可挪攏二十余萬,以之全力注此,急急進行,復命有日,請俟之。”這實際上是告訴洪述祖,自己將開始籌錢,付諸行動。所謂“復命有日”之“復命”,就是要復洪述祖“燬宋”之命,倘若殺宋起意於應,則何來“復命”之說?《新紀元報》在解釋此函時,將“復命有日”錯為“後命有日”,並謂:“此函系應與洪,應請洪俟‘後命’,則此命之出自南方而非出自北方可知也。”[206]該報顯然是將繁體“復”字誤為繁體“後”字,可謂失之毫厘,差之千裏。又,蔡世襄謂“洪犯二月二十二日致應函囑請款不可過三十萬,總要在對象到後、國會開日,而應三月十三日之函即有足可挪湊二十余萬之語,可見此為一事”,[207]亦完全理解錯誤。因2月22日之時,洪尚無殺宋之心,所謂“請款總要在物件到後”“為數不可過三十萬”,是指向政府提供“宋犯騙案刑事提票”後之請款,並非殺宋請款,前已論之。不過由於應夔丞遲遲未能拿出“宋犯騙案刑事提票”,30萬元請款實際未能拿到。應夔丞於此函中說殺宋需要挪攏20余萬元,其實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之意,此20余萬元絕非應夔丞實際挪攏款項,而是為了彌補前所未得之30萬元,“有意張揚,為後日圖利之張本”,[208]足見應夔丞利欲熏心,對於先前未能拿到30萬元並不死心。由於購買“宋犯騙案刑事提票”失敗,並受到洪述祖責備,應夔丞對於采取新的行動格外積極。[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