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兵制說

裴旻這番言論是他結合古今知識,根據記憶中的一篇關於大唐府兵制的論文來說的。在他記憶中自己曾經看過一篇論文,是誰寫的早已忘記,只是依稀記得點點內容。當時他覺得甚有道理,如今他回到這唐朝,聯系實際情況,更加有了這個念頭。

像李翼德這樣憨直的人物,連他都不願意去當府兵,稍微有腦子的人,豈會傻傻的應募從軍?

府兵制之所以在唐初吃香,實在是因為當初的環境所致:楊廣引發的隋末大動亂,好幾千萬人死於勞役戰禍災禍,致使天下人口銳減四分之三。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銳減如此多的人口,委實是莫大的損失,畢竟在古代人力便是勞作力,人力無價。

但府兵制卻因此發展到了巔峰,所謂府兵制說白了就是兵農合一。平時為農,戰時為兵,農忙時耕種,農閑時訓練。這人口銳減,天下多了許多荒蕪土地,朝廷有足夠的土地分給府兵耕種。府兵待遇幾乎不亞於官員,尤其是立有功勛的府兵,更是能夠受到特別嘉獎,即便不幸戰死,家人也能獲得福利,免除田稅。

在這種情況下,百姓自然踴躍參軍,以至於兵源源源不絕,各地負責府兵訓練的沖折校尉、果毅都尉可以奢侈的選擇優異的兵卒加以訓練,因此府兵的戰鬥力極其強悍。不論是突厥、吐谷渾、吐蕃還是高句麗等國家,單兵作戰,皆不是唐兵敵手。

但是隨著人口的贈多,朝廷內部動蕩,土地兼並日益嚴重,兼之戰事頻繁、兵役繁重各種情況的緣故,府兵的質量越來越差。到了今時今日,府兵的素質弱到了一定的境界,若不改兵制,增強兵卒的戰鬥素質。哪怕唐朝經濟在發達,也是誰都能捏上一捏的軟柿子。

賀知章動容的看著裴旻,張旭也有些瞠目結舌。他們實在想不到裴旻竟然能說出這番言論,竟然要改自唐朝立國起實行了一百余年的軍制。要知道府兵制,當初是奠定唐朝軍事力量的基石,裴旻卻要將基石給挖了,不能不說不大膽。關鍵在於裴旻說的有理有據,讓人無從反駁。

賀知章驚愕半晌,好酒如命的他,這一刻酒都忘記喝了,問道:“那小兄弟可有什麽建議?”

裴旻沉吟了片刻,道:“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其實說這話的時候,裴旻猶豫了許久,他在想歷史上哪個時期的軍制適合唐朝,哪個時期的軍制更加高明,思前想後還是決定說募兵制。不同的時代,趨勢格局不同,制度也會不同。就如府兵制在唐初府兵制是奠定唐朝軍事強大的基礎,而到了現在卻是軍事衰敗的毒瘤。不能說府兵制不好,只能說不適合現在這個時代。

歷朝歷代的兵制都有各自的特點優劣,再好的制度若不為這個時代所容納,受到萬千排斥,一樣是垃圾的制度。

“募兵制?何為募兵制?”賀知章皺眉問道。

裴旻笑道:“若說府兵制是兵農合一,那募兵制算得上的兵農分離。其實募兵制與府兵制一樣,在以往已有了端倪。好比太宗皇帝麾下的玄甲軍,太宗皇帝挑選軍中精銳,組成玄甲軍。日夜操練,以戰為生,威不可擋。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還有亂世時一些大家族或者王公貴族所擁有的私兵,他們挑選精壯,精心訓練,這類兵卒戰鬥力往往要勝於既要耕作又要訓練的百姓。而募兵制即是挑選天下勇士,組成一支常備軍,隨時隨地備戰,或進攻或防守,無需臨時臨急募集百姓參戰。”

賀知章問道:“那豈不是加重百姓負擔?壯勇都從軍了,何來的壯丁耕作?”

裴旻道:“事情皆有兩面性,咋一看確實是增加百姓負擔。可從另一面考慮,豈不是減輕了百姓的兵役負擔?兵卒的軍餉有國家供應,也可節省了府兵往來於路途的消耗,更得以建立一支穩定而強大軍隊。一個國家,不能沒有強大的軍隊。”

賀知章不知如何開口,張旭更是有點懵逼。

他們兩人其實都是一類人,屬於那種才華橫溢,學識淵博的才子,但是他們才華偏向於藝術文化,並非政治治世方便的方略。他們適合擔任國子監、秘書監、禮部之類,執掌文書負責教育接待外賓等禮節方面的工作,在治世方略,只能算是略懂。莫說狄仁傑之流的名相,就算是顏杲卿這樣精於治世的後起之秀他們都比及不上。

裴旻所說的事情,幾乎超過了他們的認識。賀知章還好,畢竟混跡官場多年。雖然幹的是教育編書方面的工作,至少偶爾能夠了解一些朝中的動向政局,張旭直接兩眼發花,甚至都無法理解裴旻說些什麽。只是覺得很有道理,有些不覺明歷。

賀知章很努力的消化著裴旻說的事情,若裴旻說的是政務,以賀知章的才智,就算沒有接觸過,也能分個好壞,可偏偏軍制偏帶軍事方面的知識,他便有些力所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