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四路齊出

看著堅定不移的四位兄弟,李隆基登時信心十足,道:“得兄弟們相助,豈有大事不成的道理!”他當先而走,李成器、李成義、李隆範、李隆業跟在他的身後,一並走向了武德殿。

見高力士小跑而來,李隆基道:“即將到了約定的時候,你親自去殿外迎接,將所有約定大臣都請至殿內。”

高力士繃緊著臉兒,領令而了。

李隆基與兄弟四人各自在大殿堂上,笑語說談,似乎毫不受當前的氣氛影響。

殿中少監姜皎到!

太仆少卿李令問到!

尚乘奉禦王守一到!

果毅李守德到……

一個一個李隆基信任的心腹官員前後不一的抵達了武德殿,他們神色中有著一絲的緊張不安,但更多的是向往:從龍之功!這天下就沒有比從龍之功更大的功績,只要分得從龍之功的一星半點,足以讓人這輩子衣食無憂,吃喝不愁。

權力、金錢、女人、生活,人這一生的追求不過就這幾樣,只要有從龍之功在身,這幾樣也就全部都有了。

尤其是他們見到李隆基與幾位兄弟交談甚歡,絲毫不受氣氛所影響,似乎有莫大的把握贏今天這一局,幾乎給每個人都吃了一顆定心丸,讓他們的緊張不安,消除了不少。

高力士又一次的領人走進了武德殿,這一次來的是兩個人,正是郭元振、裴旻。

裴旻一路跟著郭元振進了皇城內宮,這皇城內宮與外宮有著明顯的不同。內宮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皇宮,一草一木,一石一瓦都倍顯大氣,與皇城外宮的差別不可以道理來計。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除了往來的巡邏兵士,一路走來鮮有人跡,太監宮女都不常見,略顯冷清。他是第一次進皇宮,自然不知道郭元振為了掩人耳目帶他走的是皇宮的前殿,只有朝會或者重大節慶,才會熱鬧的地方。

“見過陛下,宋王、申王、岐王、薛王!”郭元振對著上首的李家兄弟五人行了禮。

裴旻跟著郭元振一並作揖。

李隆基昔日在曲江宴遊的花船上見過裴旻,雖然只是驚鴻一瞥,但那渾然天成的劍舞與嬌陳獨步天下的琴技,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酷愛音律,在樂舞方面有著超於常人的愛好,最大的夢想是弄一家自己的戲班,然後廣邀天下愛好此道的俊傑,一同研曲作舞:裴旻、嬌陳因為那一曲一舞在那一瞬間以是他心中“戲班”的頭號悍將了。只是當時裴旻在宴遊曲江,他若強行讓裴旻上船一敘會中斷宴遊的興致,也不願意會見榜眼、探花之流的太平門人。想著終有機會再見,並未強求。卻不想太平公主下手如此之快,出手還如此大方,直接將裴旻拉攏了過去。面對太平公主咄咄逼人的氣勢,李隆基自然顧不得裴旻這個小人物。不想正好一個月整,裴旻竟然再次出現在了他的面前,還充當著他計劃中最為關鍵的角色。這世事難料變化之快,委實令他稱奇。

此時此刻的裴旻一身正裝,配上那英姿煥發的容貌神采,顯得別有氣質,有股令人折服的風儀。

李隆基從台上走下將郭元振扶起,然後對著裴旻道:“昔日曲江一別,裴公子風采更甚往昔。今日之事是否功成,賴公子手中之劍是否能抵定北軍。”

裴旻略微錯愕,不記得自己與李隆基會過面,不及多想道:“願為陛下效命。”

“諸公……”李隆基高走上台道:“朕那姑母依上皇之勢,擅權用事,宰相七人,五出其門。文武之臣,太半附之。權勢滔天,處處欺壓於朕,有目共睹。朕懷念血脈親情,不與計較,更不願讓上皇為難傷心,有失孝道。然姑母卻不甘於此,竟然立志效仿武後,女子當朝,更意圖發動兵變謀害我等。朕以得密報,太平公主將於明日起兵逼宮,弑朕囚兄……唉,本是一脈相承,何苦相煎如此……”他說到這裏的時候神色慘然,讓人將密報呈給眾人看閱。

裴旻也接過密報:密報上直指太平公主意圖發動叛亂,指使常元楷、李慈率領羽林軍突入武德殿,另派竇懷貞、蕭至忠、岑羲等人在南衙舉兵響應,以南衙北衙之兵,遙相呼應,強行奪權篡位。

密報看的姜皎、李令問、王守一等人是怒發沖冠,義憤填膺,念及李隆基受的委屈以及太平公主的囂張跋扈,有的甚至感動出了淚水。崔日用哽咽道:“陛下至孝,臣拜服。然天子之孝與百姓不同,百姓之孝,在於尊上。而天子之孝在於四海安寧,天下大同。倘若奸黨得志,則社稷宗廟將化為廢墟,陛下的孝行豈非一句空話!臣懇請陛下,切勿遲疑,勿要為了片刻小孝而枉顧天子大孝。”

崔日用的一番話說得可謂是鏗鏘有力,深得人心。

裴旻在一旁聽的拜服,這就是所謂的要騙別人,先騙自己。他可以篤定這密報完全是胡編亂造,太平公主卻有野心不假,但是太平公主是政變的行家,歷經神龍、唐隆兩大政變:神龍政變,她居於幕後,坐看五王逼宮,將武則天拉下皇位,最後五王一一遭到清算,她是唯一的得利者。唐隆政變,李隆基沖鋒陷陣,拼死拼活,好不容易將自己的父親扶持上位。太平公主只是在背後動動嘴皮子,竟得頭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