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檢舉制度

有事件,處理、調查、抓捕……

這總體流程並不是錯的,亡羊補牢確實為時未晚,可是為什麽非要等著羊丟了才去補救,在出現破洞的時候,先一步將破洞補上,豈不是更加完美?

裴旻看著禦史台府庫裏的一宗宗資料,敏感的發現:其中有很大一部人都是為禍已久的慣犯,他們從最開始的小打小鬧,從貪墨小小的一貫錢開始,一點點的養起了膽氣,從而一步一步,一發不可收拾的邁向了死亡的深淵。這類人的危害是長久的,只是因為沒有傷及筋骨,沒有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所以禦史台毫不知情。直到民怨一點點累積,對國家的傷害一點點增大。紙包不住火了,方才將之擒獲入罪。

這將罪魁禍首擒拿,自然是好事,大快人心。但對國家的損失,對百姓的損害,是挽回不了的。但若能夠早一點的發現,早一點的察覺,完全可能夠將威脅危害減至最小。

裴旻本想找程行湛商議商議,看看能不能建立一個情報部門,但轉念一想,又覺得事情不妥,自語道:“我來禦史台不過十天,就察覺了弊端。程老在禦史台幹了十年,怎麽可能不知道這點?他們知道卻不改革,想來是有原因的。是了,禦史台的權柄本就極重,若還掌握著一支情報機構,豈不等於錦衣衛?”

念及明朝的錦衣衛,裴旻登時打了一個冷顫。

明朝的錦衣衛制度有利有弊,就如一把雙刃劍。錦衣衛確實為國家做了許多大事,但因權力過大,導致錦衣衛胡作非為對明朝也造成了不小的危害,有利有弊。關鍵在於錦衣衛的存在是因為皇家的需要,明朝的皇帝需要錦衣衛這把刀來鞏固自己的權勢。現在除非李隆基自己提出來要弄個類似於錦衣衛來監視朝臣,外人提出來那跟找死有什麽區別?

除了加強禦史台情報的掌控力度,還有什麽方法能夠提升禦史台的情報來源?

裴旻悶頭苦想,想著後世的制度有沒有可以利用上的,突然想到了廉政公署,心中卻是一動。對於廉政公署,他了解的不多,但卻知道在廉政公署之前,香港貪腐盛行,而廉政公署成立後香港的風氣大為改變,短短的幾年取得了奇效。

禦史台的地位跟廉政公署差不多,都是直接對皇帝負責的機構,制度什麽的也不能照搬,畢竟現代古代有著明顯的差別。可是他們的檢舉立案保護檢舉者的方式完全可以利用起來,不用特別成立自己的情報機構,讓所有百姓都成為眼線,給知情者一個舉報的方式,還怕那些貪官汙吏藏的太深?

這世界上從不缺知情者,只是缺保護知情者的方式,令知情者不敢告發。若能弄出一套合理的檢舉方式,一套有效保密的方法,保護檢舉人的安全。禦史台完全不用如現在一般被動,非要等到事情鬧大,人人皆知的時候做最後的收尾。

念及如此,裴旻找出紙筆將自己心中所想記錄下來,反復考慮了大半天,洋洋灑灑的寫了千余字,滿意後方才找上了程行湛。

“程老,晚輩寫了一些東西,你看能不能成?”裴旻沒有直接將寫的交至尚書省,而是給了自己的上司,程行湛在禦史台多年,很多東西比身為新人的他更有經驗。

程行湛對於裴旻近日的勤快表現極為滿意,對他也很是友好,接過他寫的東西,讓他在一旁就坐。這才瞄了一眼,程行湛便眼中一亮,笑道:“侍禦史不愧是文曲星下凡,這一手小楷,寫得當真漂亮,已經漸漸有了自己的風格,了不起。”

他笑著贊了一句。

順著內容至上往下看,程行湛原本笑嘻嘻的表情變得嚴肅莊重,開始是一目十行的看,一遍看完又從頭看了一遍,最後逐字逐句的推敲,反復看了三遍,方才復雜的看著裴旻,吃重的道:“侍禦史這是要將我禦史台置於火上烤啊!”

裴旻笑道:“真金還怕火來煉?禦史台本就注重糾正官員的德行品行,糾察百官、彈劾不法。只是我禦史台擁有的檢舉方式太過老套,以至於非給逼到極處,百姓不敢檢舉,知情者害怕受到連累,不敢舉報。因故除了察院的監察禦史準確的落實以外,我台院的監察幾乎等於是隔靴搔癢,沒有落到實處。”

程行湛沉聲道:“那你可知道原因?”

裴旻毫不猶豫的道:“當然知道,察院的監察禦史負責外地官員的監察,一方面外地官員瀆職危害甚大,不能不嚴懲,另一方面外地官員好治能治。但京官不一樣,京官官官相護,各成派系,有時動一人而牽扯全身。因故小罪小過大夥心照不宣,不以懲罰。只有惹出了禍端,我禦史台方才插手過問。可禍事已成,插手的意義在哪?漢昭烈帝有一句話是‘勿以小善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善是善,小惡難道不是惡?惡,還分大小?在我報道的第一天程老就跟我說禦史台不是九幽之地,更不是酷吏齊聚之所,是導人向上,督促官員勿要為惡之處。即是如此,縱容小惡小過成為大惡大過,豈是我禦史台所能為的?”